渡汉江全诗及译文?
《渡汉江》全诗如下:岸上风光干涸殆尽,江中砥柱吞吐回看,又见长安双塔晓烟,渐近江心千古事。译文如下:岸边的景色早已枯竭,江中的砥柱来来去去,回望,又看到长安的双塔拂晓的烟,逐渐靠近江心,千古之事。《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在唐代,汉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线路,连接着两岸的大地,承载着人民的希望和未来。诗中的“双塔”指的是富有代表性的唐长安城墙上的南北两座塔,代表着长安的繁华和文化底蕴。这首诗歌通过对江、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繁荣兴盛的向往和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晚春,古诗及译文?
晚春,古诗及译文
古诗: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扩展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晚春古诗及译文?
晚春
韩愈 〔唐代〕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芒种古诗及译文?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译文:雨水和芒种,四周都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交付竹床。衰发短不梳头,爱这一雨凉。庭院树木奇景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服潮湿不去,劝我带一杯。就是今天侥幸无事,沿海都农桑;村民就不穷,击壤歌虞唐。
《渡汉江》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嵩山古诗全文及译文?
嵩山唐·王维《归嵩山作》
原文选段: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释义: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2、宋·张耒《初见嵩山》
原文选段: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释义:
太阳就要落山北风把云雨给吹走了,云雾散去嵩山清瘦的山峰显露了出来。
高中课外古诗及译文?
蝶恋花·春景①北宋·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②。
燕子飞时③,绿水人家绕④。
枝上柳绵吹又少⑤,天涯何处无芳草⑥!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⑦。蝶恋花·春景春日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之上已长出了小小的青涩果实。
不时还有燕子掠过天空,这里的清澈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眼见着柳枝上的柳絮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请不要担心)天涯海角到处都有芳草。
围墙之内,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着秋千,她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之外的行人听到那动听的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笑声不再,行人惘然若失。
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登天都峰古诗及译文?
登天都峰
徐霞客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A)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B)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第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C);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①,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D)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
译文
和澄源、仆人一齐从原路下到峡谷。到达天都蜂侧,顺着流石像蛇一样地爬行而上。抓扯草木荆棘攀援,石块丛密而起就从中穿越,石崖陡斜则扒崖而行。每当遇到手脚无着落之处,必然是澄源先爬上去再伸手接我。一想到上去已经如此艰难,就想到又怎么下来呢?最终什么也不顾了。经历了数次危险,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峰顶上只有一块耸起数十丈高的岩石,澄源在岩石旁边寻找、观察,发现石阶,便扶持着我攀登。万座山峰无一不低伏在脚下,唯独莲花峰能与之抗衡。此时浓雾忽起忽止,每当一阵浓雾飘来,就是对面都看不见。眺望莲花诸峰,大多笼罩在云雾之中。只有在天都峰上,我走到前面,云雾则落在身后;我越到右侧,云雾便从左侧升起。顶上还有横枝弯曲、主干挺拔的松树;柏树的枝干虽然有手臂粗,却全都平贴在岩石上,像苔藓一样。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往下看群峰,有时露出碧绿色的尖顶,有时又淹没为银色的云海。再眺望山下,则是阳光明亮,是另外一个世界。夜色渐渐临近,于是把脚朝前伸出去,用手在后面据地,坐着往下滑行。滑到最险要的地方,澄源便肩、手并用地接住我。穿过惊险地段,下到山坳时,暮色已经降临。
咏莲古诗及译文?
全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晓霁古诗及译文?
司马光《晓霁》
梦觉繁声绝,林光透隙来。②
开门惊乌鸟,余滴堕苍苔。③
【注释】 ①晓霁:夜晚下雨,天明转晴。②繁声:各种繁音杂响之声。③乌鸟:乌鸦。余滴:夜雨所余之水滴。苍苔:指台阶上的青色苔藓。
【译文】 夜雨滴答,破晓天晴,梦中醒来,万籁俱寂。晨光微熹,透过树林空隙,有几许光线照来。打开门户,将乌鸦惊动,才传来几声叫唤; 只见檐上雨水,滴滴都落在门前台阶的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