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木兰从军的情景?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的诗句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特征?
《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具有:勇于担当重任,不慕高官厚禄,报效祖国,英勇善战,孝敬父母,机智聪慧,勇敢坚强的特点。
《木兰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木兰诗中座右铭?
木兰诗中的座右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前句省略壮士,后句省略将军,百和十都是虚指,形容身经百战和很长的时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一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木兰诗中的木兰是什么形象?
形象是:木兰为人善良、诚实、心灵手巧、孝敬父母,替父从军后,具有不怕艰险,勇敢智慧、高尚无畏、爱国爱家、巾帼不让须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木兰诗中,如何理解本诗详略得处理?
《木兰诗》详略是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木兰的性格是勤劳善良,不慕荣利,孝敬父母,十分爱国。《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采用的一问一答,是民歌中常见的。
木兰诗中赞颂木兰谨慎勇敢?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以妙趣横生的比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又令人回味。前两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别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其次,这四句可以看做是木兰对“伙伴”的回答,俏皮风趣中展现木兰的幽默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情。
木兰诗中木兰的人生经历?
花木兰生于公元412年,卒于公元502年,武汉黄陂人。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木兰诗中的铺陈排比?
铺陈,用来强调.就是诗经中的“赋”,汉儒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该手法多与排比并用,称为“铺排”,可渲染,可陈述,多用于民歌。如《木兰诗》中,则多处运用该手法。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采用问答的形式,把木兰内心的极不平静,从军前的复杂心理历程交代了出来。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下四个排比句,铺陈四市购买鞍马,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与行动。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妹闻姊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写出了家人的欣喜、木兰的快乐。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花黄即在面额上贴花涂黄,是当时妇女流行之容饰。一气又是四排句两偶句,铺写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
木兰诗中的特殊句式?
1.互文(互辞)句式: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对偶句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排比句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中但的意思?
但:只听见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的嘶鸣声。
这八句,运用对偶、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也以宿营地的夜景衬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写出了一个年轻女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