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山村古诗一去二三里全诗是什么?

2023年10月23日 08:06:261

一、山村古诗一去二三里全诗是什么?

《山村咏怀》【作者】邵雍 【朝代】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白话释义: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侍宏困多鲜花正在绽放。

创作背景:

作者邵雍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自己绝源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作者邵雍写下《山村咏怀》这首诗。

作者简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老念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二、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

1、《绝芹困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诗又名《山村并念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释义:一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更多关于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首闭,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三、“一望二三里”和“一去二三里”两首诗有何准确的出处

一去二三里出自宋朝邵康节的《山村咏怀携大》。

一望二三里出自元朝徐再思的《无题》。

《山村咏怀源缺》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一路走去有二三里远,炊烟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鲜艳绽放。

《无题》

(元)

徐再思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雹隐辩枝花。

翻译:一眼望去有二三里远,烟雾笼罩着四五户农家。

附近楼台有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周边盛开。

扩展资料:

《山村咏怀》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无题》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

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

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两者的区别:

去乃动词,望乃形容词。

一去二三里,表明动作已经开始,行动过后。

一望二三里,表明未有行动开始,只是视野所过。

四、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一去二三里 又名 山逗物橘村咏怀

(宋山团)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蚂扰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

全旁饥迟诗如下肢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运李

五、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诗名和作者是什么?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诗名《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1、原文

一穗晌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译文谈族羡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含拍,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二、赏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作者简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村咏怀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蔽岁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轮并友,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腊槐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花易数》。

出自宋代理学家邵康节的作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名不详,枣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曾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邵康节,字尧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凳腊带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通晓易经,擅术数。著有《梅局袭花易数》。

“一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是宋代理学家邵康。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一作《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这首诗的诗名《山村咏怀》,作者是北宋哲学家邵雍。

“一州耐去二三里,烟春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册袜春是宋代理学家邵康。

诗名不详,一作《一去二三里》,好岁一作《山村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