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歌鉴赏中,如何鉴赏炼字?

2023年10月28日 12:58:491

诗歌鉴赏中,如何鉴赏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炼字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的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诗歌鉴赏中名词作用?

诗歌中名词可以表现时间,地点;景物名词它还可以起到借景抒情的作用,事物名词是托物言志的作用。

诗歌中鉴赏的角度有哪些?

诗歌的鉴赏,我是门外汉,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诗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现代意义的诗歌,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古体诗、旧体诗(格律诗)、词、现代诗、歌词、赋等等。鉴赏角度,那么就有意境、格律(包括押韵)、思想。

所有的诗歌,最基本的是必须要有意境。意境是一个很感性的东西。明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我个人的理解,意境就是“触景生情”。通过作者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并触景生情。作品有无意境是诗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格律。

格律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因为格律多用于格律诗词,基本上是规定死了的。作品的好坏,从格律上来看是最直观的。但这也是现代人写格律诗词中最容易犯的错误。而且有些二流诗人还美其名曰“不必拘泥于格律、不能让格律限制诗人的才华”。我只想说一句,你连格律都不懂,还谈什么才华呢?古人写格律诗,有些时候故意出律,但这是他们在做大胆尝试、故意而为,而非不懂格律。况且,一篇多处出律的诗,的确缺乏美感。这是古人用实践证明过的东西。

思想。

思想是当代诗人的救命稻草,思想是蹩脚诗人的遮羞布。古人写诗很少讲思想,意境就是思想。思想是老干部体的唯一“可取”之处。这个可取是有引号的。

因为外行,所以写的比较浅显、简单。最后我想再谈一下我对诗歌的总体看法。诗言志,这个志可不是单单是志气、志向,而是情感。读诗,也是需要悟性的。

登高的诗歌鉴赏?

1. 《登高》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值得我们好好鉴赏。2. 诗歌中通过描写登高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歌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作者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人生的思考方面,作者通过登高的过程,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3. 除了《登高》之外,还有很多优美的诗歌值得我们去鉴赏。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赏析诗歌,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诗歌鉴赏的步骤?

诗歌鉴赏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由阅读短文和短文后的试题组成的`。阅读理解短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往往涉及到日常生活,人物传记,国内外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史地科技,自然现象,新闻报道,体育活动,广告说明,书信通知,目录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文体多采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及应用文等形式。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重量的诗歌鉴赏?

《重量》诗歌鉴赏

 1、这首诗曾荣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2、诗中的“她”即是张志新烈士。她因坚持马列主义真理而遭到“四人帮”的残暴杀害。她是党和人民的好女儿,无产阶级的女英雄,中华民族的脊梁!她的名字早已载入史册,必将荣耀千古!

3、当年歌颂张志新烈士的诗篇很多,也不乏优秀之作。《重量》这首诗在其中,篇幅短,字数少,可它终究有重量——每次读它,都能让人获得感悟,获得激励,都能得让人的心海掀起波涛,涌起巨浪。

4、生命是有价值的,而价值有大小,有轻重。古人曾用“泰山”和“鸿毛”来比喻,来形容。而这首诗呢?它设计了一架天平,把烈士的带血的头颅放在天平的一边,把所有的苟活者放在天平的另一边,然后让人看到天平立即向放头颅的一边倾斜——苟活者失去了、而烈士获得了重量。这想象是多么独特!这构思是多么新颖!这样通过一架天平,把烈士和苟活者联结起来,让他们构成强烈对比,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不仅有烈士生命价值之大之重,而且也有苟活者生命价值之小之轻;不仅有对烈士的热烈讴歌,而且也有对苟活者的有力针砭。这就使它增加了抒情的容量,深化了主题,从而在众多的同一题材诗作中独具风采,有了重量。

5、读着这首诗凝练、深沉的字句,面对张志新烈士的带血的头颅,苟活者是会羞愧得低下头来,无地自容的。

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手法有哪些?

修辞方法有这样几大类:比方,比较,夸张,排比,对偶,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比照,联想,通感,双关,顶真(顶针),互文,回环以及移情.

体现方法的话应该就是 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说事物的体现方法。

比,是用比方的办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绘的事物和体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如何鉴赏古典诗歌中作者的情感?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世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2.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不畏浮云遮望眼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有出处的诗句。

诗歌鉴赏中,什么叫点面结合?

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例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其中,风定钓丝闲是一个点,上下新月,水天一色是面,点面结合是为了使描写立体化。

诗歌鉴赏中两个诗歌对比答题步骤?

鉴赏两个诗歌的对比,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两首诗歌可能有相似的主题,但情感表达和角度却各不相同。例如,两首描写秋天的诗歌,一首表现了萧瑟凄凉的情感,一首则表现了秋高气爽的豪迈情怀。

2. 诗歌的结构和形式:两首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可能有差异,一首可能是典型的律诗,另一首可能是自由诗或者现代诗。比较两首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意图。

3. 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比较两首诗歌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可以发现其中的差异和共同点,理解诗歌的艺术美和表现手法。例如,一首诗歌可能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和音韵的巧妙运用,而另一首则可能追求抒情和思想的深度表达。

4. 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两首诗歌可能是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比较其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内涵。例如,一首古诗歌可能表现了古代文化的特点和思想观念,而一首现代诗歌则可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人们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