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泉古诗?
关于白云泉古诗有:
1.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白云泉》
2.泠泠白云泉,流向白云边。
出自杨基《白云泉》
白云泉的古诗?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译文
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古诗白云泉的意思?
《白云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云泉古诗讲解?
1
《白云泉》古诗翻译: 天平山的白云泉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白云随风飘荡,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 白云泉啊,既然你在这里如此悠闲,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2、《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赏析:
诗的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彻,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
诗的后两句中,流露出了作者“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是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白云王安石古诗意思?
《白云》王安石 宋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意思:
皎洁的白云悬浮于天际,是下无根基旁无相连的臂膀。(首联暗中诉苦,讲变法中兴缺乏底层政治基
西风吹来就快要消散了,(我的 政治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落日时(当你感到一日将近的时候)回头看到我时心里就会感到一股悠然自得的心态。
希望能够回到和煦安定的晴日借助阳光的明媚(暗喻王权的帮助),常常使秀美的景色高挂檐头(供人观赏)。
时机来了却不知道能不能化云成雨(暗喻变法成功),(为变法社稷出力)耿直到了无所顾忌政治避讳的地步了真是最为令人心生怜爱疼惜。
夜泉古诗意思?
山白鸟忽鸣,
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
化为一溪雪。
【注释】山白:指月光照着山间,即指夜晚。欲:将要。结:凝结。得:得到。
【大意】夜晚,月光洒满山间,突然鸟鸣叫起来,石头冰冷,石上的露水将要凝 结成霜。流水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变成了一溪流动的雪水。
《白云泉》全诗诗意是什么?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借此诗来表达诗人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
白云泉唐白居易古诗讲解?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注释】
(1)此诗的创作时间,当为唐敬宗宝历年间(825—867),白居易约为五十五岁。白云泉:在苏州西郊天平山半山腰,相传为吴中第一水。
【赏析心得】
白居易早年论事激切,持正不阿,其所写《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诗,揭露时弊,反映民间疾苦,使权贵阅之“变色”和“切齿”,甚至连皇帝都得罪了。如唐宪宗就说:“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提至名位,而无理于朕,朕实难奈。”为此,诗人遭受坐冷板凳、被贬江州等打击排挤。回到朝廷后,看见宦官弄权,朋党倾轧、藩镇割据,不但情况照旧,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迫于无奈,进入晚年的诗人只能从“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知足”“知止”,退出政治旋涡。第一次于公元822—824年担任杭州刺史,第二次于公元825—826年担任苏州刺史。此诗便是作者游览苏州天平山白云泉时的感悟之言。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无心水自闲。”首二句写道,天平山上的白云泉的云和泉多么潇洒啊!云在蓝天之下,不管任何拘束,自由自在地飘荡,泉水叮咚作响,幽闲地从石中冒出、从山岩滴下,汇入水潭。如今,又多了一个远从长安赶到这里来偷闲的刺史,形成了云、泉、人“三闲”啊!后两句,“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对清澈泉水表示深深的婉惜,意思是说幽闲的泉水,呆在天平山上多好啊,你何必在获得短暂的闲适之后,还要奔冲山下去呢?世界上的烦忧本来就够多够乱了,你何必还去凑热闹,添波浪呢?见泉生情,相比之下,作者也在内心深处暗暗责备自己:连泉水都要奔赴尘世,你却想从不平的尘世中解脱出来,躲到苏州,跑到山上来偷闲。正直的人终归是襟怀坦白,留有底线。历史证明,白居易在颓象丛生的唐王朝中,始终跟宦官、藩镇保持距离,也从不参加朋党之争,这点他与元稹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尽管他们是诗酬频频的好友!
春节的特点和古诗诗意?
一、元日
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二、除夜作
高适 (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
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三、守岁
苏轼 (宋)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四、人日思归
薛道衡 (南北朝)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译文
入春已经七天了,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了,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五、除夜
文天祥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六、新年作
刘长卿 (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译文
新年中思念家乡的心情更为急切,独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泪?年纪已经老大了却依旧寄人篱下,春天脚步多么轻快比我更早回归。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我象西汉的贾谊被贬为长沙太傅,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有还乡机会?
七、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近代)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译文
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大家在一起举杯互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
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
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寒食的诗意古诗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扩展资料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