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梅花拟人的诗歌?
雪舞梅花
一位少年依竹独奏
潺潺的笛音飘荡
翻飞在微微的雪中
雪花伴舞、笛音轻颤
高山溪流
随风欢天
追随着雪花的脚步
轻轻柔柔地起舞
弹奏那无弦的筝
天籁之音
飞入那花丛
一如静静的女子
静候在雪舞中
花瓣绯红
点点是春
点点似梦
悠扬顿挫
入画屏
雪中的花儿
缠绵于清清
纯洁的亲吻中
千山万水轻飘柔
万水千山醉其中
花儿欢喜腮上红
竹笛悠悠轻似梦
高山知音人难求
花伴雪飞梦不醒
描写梅花的优美句子动静结合?
山上的梅花已经开了不少。梅树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头上戴着花的人儿。
梅花从枝干里钻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展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是那么的可爱,是那么的嫩美。
描写梅花的现代诗歌?
你是花中志士,不在酷寒中萎缩。而是在冰雪中尽情倾吐絮凝,你是目中豪杰支持经干,历经风霜磨砺,仓健肢体紧紧巩固着来之不易的每一天,没有招惹的燕与路边么勾勾连连,也不以迷茫的相逢,春晖人的魂魄片片花瓣向上涨,满与命运有关,图案你把接来季节某个段落弄的有声有色,不必称叹开花结果无望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梅花的精神?
原文】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鉴赏】
这首七言古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春天,苏轼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的最后一段时期。
苏轼一向喜爱梅花,他的诗集中,以梅为题的就有近四十首,本诗便是其中之一。秦观(字太虚)的原唱《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①也是一首和诗。苏轼的这首次韵和作,于赏诗、咏梅之中,暗暗流露出自己的深沉感喟。全诗可分四个层次,每四句为一层。
首层赞美秦诗。西湖处士,指宋初诗人林逋,他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故有此称。骨应槁,指死去已久。林逋在诗坛上以咏梅驰名,其“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以及“池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另首《梅花》)等名句,为人称赏,尤其是《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被推为咏梅绝唱。苏轼在这里却认为林逋死去已很久了,只有秦观这首梅花诗才压倒了他。其实,秦诗写得虽也不差,但究不能与林诗相敌,苏轼未尝不知,他自己就一向对林逋咏梅诗,尤其是“疏影”一联十分倾倒,称道其有“写物之功”(《东坡题跋·评诗人写物》卷三),因此,他在这里对秦观此诗的评价,只不过是欣赏之余冲口而出的夸大之辞,并非深思熟虑的确论。接下二句引到自身,然其意仍是赞美秦诗。“东坡先生”是他自称,对秦观这位门下士,自称“先生”算不得自大,反有一种亲密感。说自己本来“心已灰”,这里的“灰”,是《庄子·齐物论》中“槁木死灰”的“灰”,诗人遭受打击,贬官黄州至今五年,心境极坏,犹似槁木死灰,不大容易起感情的波澜了,现在却因为喜爱秦观这首梅花诗,故而“被花恼”,恼,撩拨,被梅花撩拨起了看花的兴致。
次层便写赏看梅花。诗人兴致勃发,等不到翌日,当天黄昏就骑着马兴冲冲地赶到长江边上,勒马伫立江头,观赏梅花。诗人赏梅必要咏梅,下面三句,他便即景取材,用先衬托后对比的手法来写梅。先说:“残雪消迟月出早”,节令虽已届春季,但还有一部分残雪迟迟不曾消溶;时正黄昏,月儿却早早地钻出了云缝,诗人将彼时所有的白雪、皓月拈入诗中,展现出一个冰清玉洁的境界来作为梅的背景,映衬得梅花更加高洁了。后说:“江头 千树春欲”,千树,言梅花众多,“”同“暗”,江头梅花盛开,争娇斗艳,使得明媚的春光也相形暗淡了。繁花竞丽固然好,然而,诗人看到竹外有一枝斜开的梅花,相比之下,显得“更好”。“竹外一枝斜更好”,在这里,诗人并没有雕镂其幽艳丰姿之形,而侧重勾画她斜倚修竹的幽独闲雅之神,也许这正暗合诗人自己的落寞情怀吧,所以他才分外倾赏于那枝“无意苦争春”的竹外孤梅。这一句诗是东坡的得意之笔,论家们也赞赏备至,如魏庆之说:“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诗人玉屑》卷十七),纪昀声称:“实是名句,在和靖(林逋谥号)‘暗香’、‘疏影’一联之上,故无愧色”(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卷二十二引)。
三层回忆旧游。面对苔枝缀玉,色清香幽,看着她,诗人不由回想起当年在杭州赏梅时的雅兴了:那时,自己在通判任上,因为向往林逋“梅妻鹤子”的风采,公务之暇常常在孤山一带赏梅饮酒,哪里醉了,就在哪里醉眠少休。往往一觉醒来,睁开眼睛看时,便见梅花纷纷扬扬落满身上和地下。洒在身上的,好像是在装点我的裙腰;掉在地下的,多得不能扫,也不舍得去扫掉它。裙腰,一般根据白居易《杭州春望》:“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诗意,认为是借喻长着碧草的山腰,或谓径指孤山,此解虽可通,但是,裙,古谓下裳,男女同用,联系上句“醉眠处”,这里也不妨直指诗人裙腰。第三句诗人继续遐想:以后自己由杭州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今属浙江),最后被贬在此地黄州,今日于春光之中重睹梅花芳容,就好像春也不远万里相随而来;离杭至今,又恰好十个年头,年年花开花落,人也逐年老去(已四十九岁),此情此景,岂不像那梅花年年岁岁在送我老去吗?逐客、佳人,都是诗人自喻。逐客称被朝廷迁谪之人,正是诗人目前身份;“佳人”一词在古代不专指美女,还指美好的人、有才干的人,后两者诗人都可以当之无愧。
末层抒发今日之慨。草草,形容忧虑的样子。畀,给予,昊,广大的天, 畀昊,交给上天。余香,春尽花凋,唯留余香,故云。上层忆旧游,已有慨意在其中了,此层则由花送人老想到命途多舛,身心都欠佳:去年花开,在病中挨过;今春赏梅,心情仍不舒畅。诗人因思自己这个穷愁潦倒的逐臣,实在有负良辰美景,倒不如让风雨送春归去,把那些梅花啦,其他什么花儿啦都交还给上天算了。诗至此黯然而结,语意沉痛,寄慨遥深。
动静结合写梅花?
我很喜欢梅花。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我喜欢梅花,不仅因为它花朵精致小巧、美丽娇艳、芳香扑鼻,更因为它不怕冷,气节高雅、百折不挠,总是迎着雪开放。
我家楼下就有一棵梅花树,每到下雪天的时候,它都要悄然开放。花开的时候,不用看,只要迎面有扑鼻的香味,就知道一定是梅花开了。
我常常去观察开放的梅花。黄色的小花,睁着美丽倔强的小眼睛。有五瓣的也有六瓣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小巧精致。密密麻麻的小花撒在枝丫上,像是枝丫给自己戴了一朵又一朵头花。
在冰天雪地里,梅花依然不屈不挠地怒放,坚强地展开自己美丽的花瓣,就像雪地里玩闹的小姑娘,娇俏可爱,富有生机。黄色的小花加上雪的点缀,变得黄中带白,白里透着黄,很是好看。远远看去像给小树穿了件黄色的花衣裳。
每次上学,从梅花树边上走过,梅花姑娘毫不吝啬地喷洒着它淡淡的清香,芬芳的香味沁人心脾,像是雪姑娘喷了好闻的香水。
老师说,梅花种类繁多,其中有叶梅,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洒金梅等,它们在冬季竞相开放,装点大地,给冬季的大地涂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
梅花的秉性诗歌?
宝剑锋从磨砺出.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诗歌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梅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台阶下的双生梅树,比往日开得要早,等春天来到却又画不成了。
傍晚时分花尚未落去,向阴处叶子难以生长
想要摘梅子要提防别人先到先得,攀上枝头的时候还害怕惊了雀鸟。
早春的风光被这两株梅花先占去,但却不要轻视了桃李。
结合生活感悟的诗歌?
当春天的微风吹过
我闭上眼睛深呼吸
沉浸在那清新的气息里
任思绪飘荡远方
我知道春天已经到来
当路边的鲜花开放
它们微笑着回荡
生命的力量无限
当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
我感受到它的能量
在我的心间呼之欲出
让我欢呼雀跃
我知道夏天已经到来
当大地充满生气
我沉浸在阳光之中
享受着每一刻
当秋风习习拂过树梢
我想起这一季离别
时间在不停流淌
回忆成了唯一寄托
我知道秋天已经到来
当叶子飘落大地
我感受到时间的脚步
既期待又悲伤
当冬雪纷飞落满大地
我知道又一年终点
岁月的车轮不断推进
生命犹如梦境般流转
不管春夏秋冬
无论激情平静
我愿借此歌唱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以撒的结合 诗歌?
知识会成长,它的最终形式,即是贪婪。
——Edmund McMillen《以撒的结合》
描写秋天诗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