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灞上秋居古诗讲解? 《秋兴》古诗原文及翻译?

2023年10月31日 23:42:091

灞上秋居古诗讲解?

灞上秋居

马戴 〔唐代〕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讲解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秋兴》古诗原文及翻译?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

  ??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

  ??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

  ??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

  ??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韵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

  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

  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

  绝唱。”信然。

  【名称】《登高》

  【年代】盛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言律诗

  登高⑴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鬂(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1]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2]

古诗秋夕原文和解释?

意思是: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出自:《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原文: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扩展资料:

赏析:

《秋夕》是一首描写宫女秋夜怨思的绝句。通过对初秋之夜身处皇宫深院的宫女百无聊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女性对爱情和幸福的挚着追求与向往。

纵观全诗,它宛如一幅清丽淡雅的仕女图,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以形象和动作含蓄深沉地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这首诗在写作技巧方面突出的特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二句:夜幕降临,未得皇帝临幸的宫女正在冷宫中傍烛独坐,昏暗的烛光照在画屏上,她感到似有无限寒意频频袭来。

此时只有流萤幽微而迷惑的一点光亮给寂冷秋夜带来一点儿生机,不甘寂寞的宫女挥动团扇,捕捉流萤,以打发漫长而无聊的夜晚。

一个“冷”字,状摹出宫中寂寞的景象;一个“扑”字再现出宫女捕捉流萤时忽而蹑手蹑脚,忽而敏捷扑跳的情景。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写出寂寞无主的宫女在捕捉完流萤之后,独坐“天阶”凝望天河两岸的牵牛织女双星,想象神话传说中片郎织女的幸福爱情故事。

联想到自己索居深宫,没有爱也无权去爱,一阵心酸伤感,愈感“夜色凉如水”。“坐看”写了宫女睡意全无难以入眠,愈显示出其夜不能寐的忧怨之深。

诗人没有正面地刻写宫女叹息愁怨、伤心溅泪,也没有一字道及宫女耗费青春对自己的无聊、寂寞生活的怨恨。

而是通过对她的某个轻意之举的形象细致的刻画,让人们感觉到深藏于宫女心底的痛苦和渴望,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含蓄曲折,韵味有致。

古诗归阅田居行原文?

应该是归园田居,这是晋代陶渊明所作。

归园田居

•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其六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代秋情》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李白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主

满江红秋谨古诗原文?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古诗原文如下: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灞上秋居古诗表达什么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古诗春居带拼音原文和理解?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翻译: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刘禹锡《秋词》赏析》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2.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3.春朝(zhā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4.排云上:冲破云层,领空直上  5.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6.碧霄:青天。秋词。  7.逢:遇到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作品赏析]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住在洛阳,与白居易唱和较多,时称“刘白”。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著有《陋室铭》,《金陵五题》,《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秋夕旅怀》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