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写的中秋诗句?
在密州当官的苏轼中秋佳节独自对月喝酒,想起七年不见的弟弟,内心思念又牵挂,大醉后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怀念苏辙。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洵的兄弟?
苏洵的父亲叫做苏序。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苏洵是小儿子,只有哥哥,没有弟弟。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弟弟?
苏洵的父亲叫做苏序。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苏洵是小儿子,只有哥哥,没有弟弟。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的品质?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便占了三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才华横溢,精通诗词书画,他的许多诗作都可谓是家喻户晓。
苏辙则擅长政论和史论,一度身居宰相高位,在散文、诗作、书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苏洵,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多次科举不中,凭借着坚毅的品格,大器晚成。
毫无疑问,苏洵不仅仅是人们在奋斗过程中的榜样,作为父母,我们从他身上更是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最好的教育,便是言传身教。
苏洵祖籍?
苏洵,字明允,祖籍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历经了五十七个春夏秋冬,在他57岁之时因病离世。他的文学造诣水平虽不如苏轼,但在政治上的见解却是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儿子苏轼的,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的成名源于科举制,这并不稀奇,但是却是与其子苏轼、苏辙一同出名的,这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苏洵的成名,用现代话说,可以归于四个字,大器晚成。
过秦论苏洵?
《过秦论》是贾谊写的,苏洵写的是《六国论》。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和西汉贾谊的《过秦论》都是脍炙人口的政论散文,堪称"史论双璧"。
两文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于封建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刻。
古代君主专制最忌讳的就是"批龙鳞"、"逆圣听",否则往往有生命危险,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采用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笔法再适合不过了。
尽管两篇文章评论的对象不同,但都是把历史当作了一面镜子来照出现实中的"瑕疵",劝谏最高统治者勤于国事、增强国力。
苏洵生日?
《三苏年谱01》0013,孔凡礼撰。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蘇洵一歳蘇洵生。《洵墓誌銘》:「……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據是推。《樂全集》卷三十九《文安先生墓表》、《元豐類稿》卷四十一《蘇明允哀詞》同。《三苏年谱01》0484四月戊申(二十五日),蘇洵卒。《洵墓誌銘》謂《太常因革禮》「書成,方奏未報而君以疾卒,實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享年五十有八」。《蘇軾詩集》卷二十三詩題:四月二十五日,「先君忌日也」。
苏洵字号?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学问已成,仲兄苏涣从开封士曹移任阆州通判。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十月二子尊父命与其母合葬。
苏洵父亲?
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父亲是苏序。
苏洵女儿?
苏洵的女儿是苏小妹。
苏小妹是苏洵的三女儿,苏轼是五儿子,苏辙是六儿子,另外三人均夭折了。
根据史书记载,苏洵共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是苏轼、苏辙(即大苏小苏),大女儿八娘,是苏轼的姐姐,嫁给程子才为妻。二女儿是苏轼的妹妹,嫁给柳子玉为妻。三女儿既未留下名字,也不知其是否婚配。大概是这个三女儿排行最末,后人给她取名苏小妹。但这个苏小妹绝不可能遇到秦少游。
因为,苏洵死于治平三年(1066年),大文学家欧阳修为他写了墓志,墓志中说:“君女三人,皆早卒。”说明苏洵的三个女儿都比他早亡。当时秦少游才十七岁,那时与苏氏一家尚不认识,所以不存在黄庭坚向老苏提亲之事。秦少游与苏轼相识时已是熙宁十年(1077年),当时苏轼在徐州做官。秦少游写了篇《黄楼歌》,苏轼大为欣赏,认为他有屈原、宋玉之才,两人至此为莫逆之交。按照以上记载推算,秦少游与苏家结识时,苏洵已死十一年,他的三女儿死了还不止十一年,这两人是不可能婚配的。
另外,从苏轼、苏辙来往的信件中亦找不到有关苏小妹的任何记载,可见是民间杜撰的结果。
其实,在史书中,秦少游的妻子有明确记载且有名有姓,叫徐文美,岳父是徐主簿。秦少游,名观,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有《淮海集》流传至今。他在《徐居主簿行状》中明确地谈到徐主簿将大女徐文美许配给他为妻。这也证明秦少游之妻是徐文美而不是苏小妹。
其实早在清朝时,就有人提出秦苏婚姻的传说与事实不符。清朝赵吉山曾引用《云谷卧余》说:“世传苏子瞻(苏轼)有小妹嫁为秦淮海(少游)之妻,而造为无稽之谈以实之,皆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今所传苏小妹之诗词对话……原属不根之论”,“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
那么,民间传说为何津津乐道,肯定秦少游娶了苏小妹呢?一是秦苏两家关系不平常。秦少游、苏小妹均比苏东坡小,让二人喜结连理,才子佳人相配,是门当户对的上上婚姻。二是苏洵教子有方,大家断定他教女肯定也行。他自己是文学家,两个儿子也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小姑娘受父兄熏陶,必定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女应配才子,小妹的父兄择秦少游作她的郎君,符合推理。于是明朝天启年间,文学家冯梦龙把传说整理加工,写出了《苏小妹三难新郎》,随后的一些文人墨客又据此为蓝本,添枝加叶,编造了许多有关秦、苏之间的婚姻趣事,不明真相的人往往就将此传说当成了历史。
如此一个有才情的女子原来是杜撰的,让人听起来不觉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