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古朗月行古诗原文四句朗读

2023年11月01日 21:21:081

一、古朗月行古诗原文四句朗读

古朗月行古诗原文四句朗读如下:

一、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二、译文

1、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携态?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2、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3、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三、赏析

1、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辩烂源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

2、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3、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四、作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历颤。

2、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3、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二、(古朗月行)全诗谁会?求教语文苍进空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chuàng)摧心肝。

注释: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白玉盘:作者在小时候不明白什么是月亮,所以把其称为“白玉盘”只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编辑本段]诗词简析 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编辑本段]诗意解析 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

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仙娥与桂树,

在月中隐隐浮现。

玉兔放下药杵,

不知道是为谁而制这仙丹。

却有那可恨的蟾蜍,

把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如此的黯淡。

回想当年,

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

为天上人间解除了灾难。

如今谁来拯救月亮,

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

已经不忍心再看,

更不忍心留下它独自离开,

可我又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只有发愁,

和痛苦地发呆。

三、古郎月行全诗写完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四、古朗月行全诗(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准确)

最准确如下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五、谁知道诗"古朗月行"的全文,李白作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这就是《古朗月行》的全文了。说的是小孩子把月亮看作是各种东西的比喻。认为月亮是忧愁的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