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古诗词鉴赏及解析?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优美古诗摘抄?
1.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2.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3.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4.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古诗迎春解析?
迎春
作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翻译
这是一年之中新旧交替,充满喜气的时候,路上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但是大家都充满了喜悦之情。不需要赶着去往东郊,新春就在所有人的家里。
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春节喜庆气氛的杰作。律转鸿钧,即指岁序更新;肩摩毂击,是写游人和车辆多得相互碰撞。大家瞧:大街小巷,车如流水人如潮,大家伙个个乐滋滋的。春天的气息,荡漾在城乡巷陌,荡漾在人们心头。诗人叶燮抓住屋内户外的热闹盛况和人们内心的无限春意,三言两语.写出了春节一派新春气象。
叶燮
(1627—1702)江苏吴江人,浙江嘉兴籍,字星期,号巳畦。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古诗夏至解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夏季的中期。古人有“夏至日,阳至半,阴至虚”的说法,意味着夏至日正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古诗《夏至》写道:“骊山列戍,骑马何池隅。身世无归客,时移久离居。”
作者用夏至时节所见的骊山远景和自己流浪久居的情景,表达了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时光的回忆与感慨。
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既有对大自然的感悟,也抒发了人生的离愁别绪,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古诗寒食解析?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赏析
暮春时的长安城内,处处飘絮又飞花,景色宜人。寒食节,漫步在长安街头,一阵阵东风吹来,吹拂着皇宫里的柳树如在风中飞舞。不知不觉被这暮春的景色迷住了,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直到夜幕降临,皇宫里闪着明亮的烛火,原来是宫里的人在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渐渐地整个皇宫都被照亮了。烛火上方升起的袅袅轻烟,随着春风,一缕一缕地飘进了王侯贵族家里。回头看看,宫外依然被笼罩在黑暗之中,看不见一点星火,听不到一声喧闹,连那落了一地的飞花柳絮也被深深地埋在黑夜里。
易水古诗解析?
原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译文:
北风萧萧,易水清寒,壮士将一去不返,身探虎穴深入龙宫,朝天呼气变成白虹。
赏析:
《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
这首辞前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一上一下极天地愁惨之状,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渗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
后句表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
全辞语言简洁、直白,情景交融。
樟树古诗解析?
樟树临江,鱼游树梢鸟栖波。莲花向塘,虾舞花间蝶戏水。 其中樟树,临江,莲花,向塘又分别是江西省的四个地名。其出处是古时临江府(今江西省 樟树市 临江镇)赣江旁有一颗古樟树,每逢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之时,大樟树连同树上的栖鸟,倒映水中,清晰可见:水中的游鱼在树影间来回游动,悠然自得。一日,有一眉清目秀的书生,见此情景,兴致勃勃,吟曰:“樟树临江,鱼飞树梢鸟冲波”。问世几百年来,历尽沧桑,无人对上。解放后,有人对曰:“莲花向塘,虾舞花间蝶戏水”。
端午古诗解析?
《端午》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端午节题材诗歌
原文:粽飘香气几时闻,酒入愁肠望月分。夜半轻雷裂帘栊,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几时才能闻到那美味的粽子香味,喝酒时愁绪缭绕,仰望明月。在深夜里,轻微的雷声响起,撕裂着窗帘和木框,让我怀疑银河是否从天上掉落了下来。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感受。诗中“粽飘香气几时闻”以及“酒入愁肠望月分”,抒发了诗人对美食和情感的追求。而“夜半轻雷裂帘栊,疑是银河落九天”,则通过对雷声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敬畏和震撼之情。
优美的中古诗?
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2、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诗经·卫风》
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汉乐府》
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6、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8、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优美抒情的古诗?
一、《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白话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二、《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白话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三、《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白话译文: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四、《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五、《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白话译文: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