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传统闺怨诗特点? 闺怨诗意境特点术语?

2023年11月02日 20:54:071

传统闺怨诗特点?

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

宫怨诗在历代都有佳作,司马相如的《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宫怨诗。班婕妤的《怨歌行》、左贵嫔的《离思赋》、梅妃的《楼东赋》等都抒写了后 宫女子孤寂、哀怨、悲伤的情绪。唐代诗人王昌龄曾以写宫怨诗著称,他的《春宫曲》《西宫春怨》以及组诗《长信秋词》,都深刻地表达了宫廷妇女的怨苦与不 平。此外,白居易的《后宫词》,李白的《妾薄命》,刘禹锡的《阿娇怨》,李益的《宫怨》,元稹的《行宫》,王安石的《明妃曲》等等,这些宫怨诗都充分地体 现了被深禁在宫苑中的后宫女子的寂寞冷清和幽怨不平之情。

闺怨诗在《诗经》里就有,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如《邶风·谷风》《卫风·氓》等等;汉魏晋南北朝时,较著名的有汉乐府《怨歌行》《白头吟》,古 诗《行行重行行》,南北朝乐府《子夜歌》等。发展到唐代这类诗歌也进入鼎盛阶段,名作迭出,代表作有王昌龄《闺怨》、李白《子夜吴歌》《玉阶怨》、温庭筠 《望江南》、《菩萨蛮》等等。五代和宋朝也有很多闺怨诗词名作,如李璟的《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晏殊的《踏莎行·细草愁烟》,欧阳修的《蝶恋花·庭 院深深深几许》、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闺怨诗意境特点术语?

王昌龄的《闺怨》的意象是心(悔教夫婿觅封侯)与景(陌头杨柳色)来表达了意境。也就是诗的题目《闺怨》。

柳永闺怨词的特点?

柳永精通音律,借鉴民间的俗曲新腔,大量创制慢词,对题材也有较大拓展。部分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一些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词,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艺术上以铺叙见长,语言则通俗而不失雅趣,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

诗歌中的“闺怨”是什么意思?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具体来说就是丈夫常年出征在外,留守在家中的妻子那种寂寞难耐的思念之情。“闺中怀人”的意思也差不多

闺怨词的特征和特点?

第一,宋代女性闺怨词一般不以女性的外部形象为描摹重点,尤其不以艳情化的女性外部特征为描摹重点,女词人在抒发自己的闺怨之情时,或者借助于写景,或者叙写自己真实生活中最具情感内涵的动作意态,或者干脆是呼告式的直接倾诉.如宋代“最先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情感,抒发自己作为闺阁女性的存在情致的第一人”

爱情闺怨诗的语言特点?

此类诗词大多幽怨,孤寂,

惆怅…比恨绵绵无绝期~

dickinson诗歌特点?

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作了许多变化,例如在诗句中使用许多短破折号,既可代替标点,又使正常的抑扬格音步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她的诗大多押半韵。

欧洲诗歌特点?

欧洲的诗歌多是叙事诗,而中国的诗歌都是抒情诗。

张爱玲诗歌特点?

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精准独特的语言风格

中国诗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其基本特点有:

1、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2、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3、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4、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意象和意境的创造都离不开客观的物和景,但这物和景又跟我们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经过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筛选、提炼、浸润而成的,是经过诗的升华的。

但意境的特征又不止于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从有限达到无限,从具体升华到空灵,它启发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诗人寄寓诗中的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可以从诗人的具体描写中去捕捉,而意境则须于笔墨之处得之。

诗的意象和意境,不仅浸润进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还常常体现出诗人不同的气质与个性。跟王维诗中的意象与意境那种深微、细腻、含蓄的特点不同,李白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就显得开阔、宏大、奔放,这跟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和飞动的艺术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不同的意象,不仅表现了诗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体现了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三、中国古代诗歌是精练的和含蓄的

中国古代诗歌,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词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个字的居多;古体诗和排律比较长,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练和意蕴的深厚,在世界诗歌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这里将精练和含蓄并列在一起算作一个特点,因为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开的。只有用最少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才能称为精练,光是话说得少是不能算精练的。所以精练总是同含蓄相关。

但精练并不等于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诗,直抒胸臆的诗,表现手法上并不含蓄,但表现的意思比较丰富,也应该算是写得精练的。

四、中国古代诗歌富于音乐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部分本来是配乐歌唱的,如汉代的乐府诗和魏晋至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都是入乐的,唐宋以后的词和散曲也是配乐歌唱的。词本来称为曲子词,也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词集就题为《东坡乐府》。

这些诗歌作品本来都有与之相配的曲谱,但绝大多数曲谱都没有流传下来。尽管如此,它们的音乐美仍然可以从句式、平仄、押韵等方面体现出来。

第二层意思是,古典诗歌的语言是讲究音乐美的。特别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和词曲,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参差变化,讲究节奏和对偶,讲究平仄和押韵,总之从各方面造成一种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感。

一般来说,一首诗的声情(由音乐传达出来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词的意义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总是和谐一致的。所以古人读诗很讲究吟诵,就是从音乐的角度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欣赏古典诗歌,懂得一点古典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