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中带复的晋朝人物?
孙复(992—1057)晋朝平阳人,字明复。举进士不第,遂退居泰山,研学《春秋》,世称泰山先生,石介等皆师事之,李迪以弟女妻之。
范仲淹、富弼荐其经术,除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监直讲,召为迩英阁祗候说书。以讲说多异先儒,出为州县佐官。复召入,累迁殿中丞。有《春秋尊王发微》、《孙明复小集》等。
晋朝版图?
晋朝领土范围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东晋政区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由于外族入侵与晋军北伐,北疆时常变动;四川先后出现成汉、谯蜀等国;东南疆域大致固定。晋元帝时期,石勒入侵,北疆只剩淮南江陵一带。成汉占据四川,于347年被桓温灭。桓温发动三次北伐,一度收复山东及河南地区,后败于前燕而止。前秦屡次入侵东晋领土,此时东晋仅剩扬、荆、江、广、交、豫、徐、兖、益、宁七州,及兖、青、冀、司、幽、并、益等侨州,共十五州。
383年淝水之战,前秦惨败。隔年谢玄北伐,成功收复黄河、秦岭以南地区。之后东晋内乱,桓玄篡位,谯蜀独立,疆域萎缩。刘裕崛起后攻灭谯蜀并发动两次北伐,收复四川、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然而刘裕因故返京,将领内乱,夏人入侵,关中得而复失。此时东晋领有扬、北徐、豫、江、北青、司、荆、北雍、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梁、徐、北兖等十七州,及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侨州,共二十五州。
晋朝年号?
晋朝(266—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东晋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西晋凡四帝五十二年,东晋凡十一帝一百有四年。本文列举晋朝及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五胡十六国)年号。
晋朝诗人?
晋代是一个乱世,在文学上往往与魏朝同说.最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的诗歌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著名的诗人有:陈琳《饮马长城窟》 王粲《七哀诗》和《登楼赋》 阮籍 ...
晋朝历史?
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因晋朝皇室姓司马,所以又称司马晋。晋朝又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合称“两晋”,共154年。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为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文名称晋朝
国家领袖司马炎、司马睿、司马绍
外文名称The Tsin Dynasty
国土面积543万km²(281年),302万km²(417年)
简称晋
人口数量3500万(300年),1746万(五世纪初)
所属洲亚洲
首都洛阳、建康
主要民族汉族、鲜卑、匈奴、羯、氐、羌
主要城市睢阳、陈留、长安、广陵、江陵
主要宗教道教、佛教、儒家
官方语言雅言
货币圆形方孔钱
时区东八区
政治体制君主制
政治制度三长制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军事制度世兵制
行政区划州制
重大事件西晋“八王之乱”、“淝水之战”等
意义推动了社会发展,短暂的统一了全国,开发了南方
国号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被魏帝曹奂封晋公。咸熙元年(264年),加封晋王晋公,这也是晋朝国号的由来。
历史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勋臣的一致拥戴,317年三月在建业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建业为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
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灭吴统一结束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总共96年的大乱到291年八王之乱开始了长达298年的五胡十六国及以后的南北朝纷争)。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6年,西晋被匈奴建立的政权所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于建康称帝,东晋建立,据有中国南方的领土。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陆续南迁,形成中国北方侨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东晋初期,皇权衰落,朝廷大权主要由世族掌握,由于军权外重内轻,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镇心怀野心,先后发生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虽然部分士族当权者有恢复之心,前后发动几次北伐,但是朝廷担心野心家借此扩张势力,大多消极支持。
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凭借淝水决战奠定胜局。谢玄等将领乘胜追击,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致使前秦崩解,引发了北方军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然而,东晋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作乱。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叛乱。谯纵在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凭借军事力量夺得帝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晋朝的官职?
第一品:公 诸位从公 开国郡公、县公爵
第二品:特进 骠骑、车骑、卫将军 诸大将军 诸持节都督 开国县侯伯子男爵
第三品:侍中 散骑常侍 中常侍 尚书令、仆射 尚书 中书监、令 秘书监 诸征、镇、安、平、中军、镇军、抚军、前后左右、征虏、辅国、龙骧等将军 光禄大夫 诸卿尹 太子保傅 大长秋 太子詹事 司隶校尉 中领军 中护军 县侯爵
第四品:武卫、左右卫、中坚、中垒、骁骑、游击、前军、左军、右军、后军、宁朔、建威、振威、奋威、广威、建武、振武、扬武、广武、五营校尉、左右积弩、积射、强弩、奋武等将军 城门校尉 謢军监军 东西南北中郎将 州刺史领兵者 护匈奴中郎将 謢羌戎夷蛮越乌丸校尉 御史中丞 都水使者 乡侯爵
第五品:给事中 给事黄门、散骑、中书侍郎 谒者仆射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太子中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仆、卫率 诸军司北军中候 都督护军 护匈奴中郎 西域代部护羌乌丸等校尉 礼见诸将军 鹰扬、折冲、轻车、武牙、威远、宁远、虎威、材官、伏波、凌江等将军 牙门将 骑督 安夷抚夷护军 郡国太守、相、内史 州郡国都尉 亭侯爵
晋朝霸气语录?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晋朝名人名言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西晋史学家 陈寿
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刘晔传》
晋朝的宫殿?
晋国有三大宫室:虒祁宫,铜鞮宫,绛台(绛霄楼)
前二者确定为晋平公所建。绛台或为晋平公所建;一说为晋灵公所建,故俗称灵公台。
武宫,晋武公的庙宇
曲沃代翼以后历代晋侯继位必须去朝拜的圣地
文宫,晋文公的庙宇
左昭17年(前525):(韩)宣子梦(晋)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中行)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固宫(襄宫),晋襄公别宫
东晋朝君主?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276年-323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祖又作肃宗明皇帝司马绍299年-325年323年-325年太宁
323年-326年武平陵
显宗成皇帝司马衍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咸和326年-334年兴平陵
咸康335年-342年
康皇帝司马岳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建元343年-344年
崇平陵孝宗穆皇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永和
345年-356年永平陵
升平357年-361年
哀皇帝司马丕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隆和
362年-363年安平陵
兴宁363年-365年
废帝司马奕(后被废,降封东海王、海西县公)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太和
366年-371年太宗简文
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咸安
371年-372年高平陵
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宁康
373年-375年隆平陵
太元376年-396年
安皇帝司马德宗(桓玄篡位后降平固王)382年-419年
396年-404年隆安
397年-401年休平陵
元兴402年-404年
安帝禅位于桓玄,定国号楚,改元永始
安皇帝司马德宗(复位)382年-419年405年-419年义熙
405年-419年休平陵
恭皇帝司马德文(刘宋武帝刘裕降封零陵王)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元熙
419年-420年冲平陵
晋朝皇帝陵墓?
邙山晋帝陵,是指埋葬在邙山的西晋皇帝之陵墓。葬于北邙山的西晋皇帝分别是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还有追封的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这些陵墓离都城都很近,其中峻阳陵离洛阳仅20多里。而“近国都”是西晋皇陵的显著特点,并为后来的东晋所承袭。东晋陵墓比西晋还近,有的甚至在皇宫的边上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