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1949年以后的现代和当代著名爱国诗人的诗歌?

2023年11月05日 18:30:531

1949年以后的现代和当代著名爱国诗人的诗歌?

爱国诗人诗歌有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当代长诗歌特点?

自由(对韵律、音调不严格)、形式多样、体裁多样、派别众多。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著名的红色诗歌?

《沁园春•长沙》就很好:“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当代最著名哲学?

存在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现代当代诗歌发展概述?

现当代诗歌1921年7月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1922年3月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派1923年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待。

著名河北诗歌?

登河北城楼作

[唐]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当代著名的爱国女诗人?

阿紫,中国当代诗人、词作家,现为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山东省当代艺术教育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朗诵艺术语言研究会理事、第二届中国花样少年语言艺术大赛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敬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敬老志愿者朗诵艺术团团长等。

阿紫的作品以讴歌生命、吟咏抒情和励志感恩为主要题材,通过诗歌文字传颂人间的真善美。她的创作风格既有女子的温柔婉约,也有男人的豪迈激昂,代表作品《生如胡杨》《趁父母还在》《和春天上路》《我的雨巷》《梦里梦外是江南》等已成为广泛流传的经典名篇。

另外,阿紫作词的歌曲近百首,其中赈灾爱心歌曲《重建家园》、中国卡车司机之歌《快乐出发》等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当代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说到诗人的工作性质,我是这样想的,诗歌就是用风格去消解历史,用差异去分化历史,以便让我们知道还可能存在着另外的生存面貌。诗歌由于自身的文化特征,它专注于描绘人的形象的可能性,探寻丰富的生命意识;这样的工作很少很和历史保持一致,而由于历史自身专断的特性,诗歌便在文化的政治意义上成为“历史的异端”。( 臧棣:《假如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在写些什么……》《山花》2001年第八期。)

  诗歌发展到如今,现代诗的个人化风格尤其明显,那么究竟这种个人风格给历史或者生命带来了什么?我们一直在探讨摸索中(或者答案早已隐藏在我们心中)。

  现代诗歌的写作,与其说是全面地摧毁现存的语言系统,不如说是对现存的语言系统的巧妙的周旋、适度的偏移和机警的消解以期为它自身特殊的感受力寻找到一个话语的寄存处。

  臧棣认为诗歌是一种“慢”,要慢慢的溶解现实的硬壳,把诗歌的精华一分一分地取出来,慢慢地比喻,甚至不惜把比喻的形象过程和比喻时写作者的心里状态也展现给阅读者和他本人。

  诸如当代诗人赵嘉音的《羡仙记》:“踏歌行舟/撷一抹桃花染颊/心出明媚,则起华彩/你不早不迟/恰巧在//随你,桃也夭夭/步丈,天涯/煮人间烟火/饮流年”。节奏慢,诗意慢,这是就是“慢”的溶解最佳诠释。

  在新诗的语言的理解上,有一个重大的偏差,就是只看诗的语言对时代、对历史的呼应能力,而绝少想到诗的语言的根本性的任务在于重塑我们的生存面貌。

  因为诗歌是对人类生命中的“原始力量”进行“战斗”的产物。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诗歌显示的是“人类主体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

  在另一种层面上,我现在意识到,诗歌所依赖的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个人经验;当然,也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集体经验,而是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生命意识,荣格曾称之为“集体无意识”。

  从写作的角度看,诗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大师现象。也就是说,诗的语言是一种大师的语言。这里,“大师”可以指特定时代的某个天才的诗人,也可以指一种独特的文学能力。

  再如赵嘉音的《文字的意义》:“点燃人间一道光/烫穿泪水/刺响背离的吻/谄媚节日礼花/翻阅所有事物包裹的意义/直到爱开始萌芽/以吻,以攀爬,以生长/以祝福,以蜕变,以进化/爱他人如自己”。这些文字诗句以及赵嘉音独创的“鸢尾”标题(赵嘉音的鸢尾独创对现代诗的意义在此暂且不谈)使得具备了大师的语言的气势,甚至说用文字去归纳诠释“文字的意义”本身就是一种大师的气魄。

  在我看来,现代诗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现象。现代诗的想象力的核心是对抗工业文明背后的工具理性主义。从这个角度看,浪漫主义反映的是现代性的一种自我矛盾。我自己的想法是,浪漫主义在今天依然可以作为一种诗歌的秘密语境出现。对诗歌写作而言,浪漫主义依然可以体现为一种源泉,同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语境。

  当诗歌脱离了与具体历史语境的复杂纠缠,寻找到了“浪漫主义”过于笼统的价值观后,诗歌也从其他文类中脱颖而出,在当代文化中占据着至高位置。

  是一种神圣的语言,或者说,诗是一种显示出存在的高贵品质的语言。还可以说,诗是一种骄傲的语言。而其他的文类诸如小说、散文、和戏剧,在我看来,都不具有这些特征。

当代诗歌草木篇的写作背景?

草木篇创作于1956年10月30日,是由五首咏物小诗组成的散文诗,以白居易的诗句“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开端。白居易在此是劝说世上之人切勿学凌霄, 自己没有本事,却背靠大树好乘凉。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还算不错。

我前几天还看到杂质诗歌的征稿信息,而且全国每年有很多诗歌比赛,不过投稿诗歌的质量良莠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