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资料?
曹雪芹(大约1715-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出身在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性别:男。他是一个著名的小说家。先祖是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生性豁达,曾经因为什么都没有而被赶出家门。爱好广泛:金石,诗歌,绘画,园林,中医,编织、手工艺、饮食等,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地主的家庭,因为他的家庭衰落,尝尽人世间的心酸、苦涩,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创造了伟大的智力和艺术作品《红楼梦》。
曹雪芹的身世?
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绮丽的生活,又带有文学与美术的遗传与环境。
他会做诗,也能画,与一班八旗名士往来,但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
曹雪芹的诗句?
曹雪芹写的诗句有:
1、《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2、《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3、《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曹雪芹的原名?
曹雪芹原名叫:曹沾。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的简介?
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画像白旗包衣(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康熙帝宠信。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远离官场,无视权贵,生活一贫如洗。 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10载,增删5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曲折的情节,深刻的思想认识,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过度忧伤和悲痛,到这一年的除夕(1764年2月1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曹雪芹的外公?
曹寅(1658-1712),清文学家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棟亭,祖上是汉族人,后来成为了满族的包衣奴才,隶属正白旗,为小说家曹雪芹的外公,曹寅官运非常恒通,先后担任过通政使,江宁织造,两淮盐漕监察御史。
康熙与曹寅的关系,非同一般,康熙、曹寅从小一起长大,尽管两人的地位天壤之别,但是曹寅的母亲是康熙家的保姆,由于这个关系,曹寅16岁就担任御前侍卫。
曹雪芹名言的意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
曹雪芹的真实身世?
曹雪芹(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内务底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有人认为他是三国军事家曹操的后代。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评价曹雪芹的诗句?
首先我们来看看曹雪芹死后作为他生前最好的朋友之一的敦敏是如何盖棺定论的,敦敏写过很多关于曹雪芹的诗,其中有一首叫作《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 》,颔联两句是: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 “诗客杳”就是诗客死了,敦敏给曹雪芹最终的身份定位是“诗人”。
有人说给予逝者的身份,难免有过誉之嫌。非也!曹雪芹在世的时候,敦敏就写过另外一首《赠芹圃》,颔联是: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这两句诗是说曹雪芹过着一种诗酒生涯的日子,常常售卖字画支付酒账,为了得到好的诗句,找到好的诗作灵感,常常流连僧舍山水之间。概括了曹雪芹两项基本技能,或者说两种生活常态,一种是作画,但是作画目的是为了买酒喝,另一种是作诗,作诗是曹雪芹精神生活和人生追求。 好,定位既然明确了——诗人。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另一个问题——曹雪芹的诗作水平到底怎么样呢?当然,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红楼梦》海量的诗词曲赋中找到答案,但是却有很多人说《红楼梦》中诗词水平参差不齐,有好的,但也有很多写的很普通,甚至有的韵律不合、主旨庸俗。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红楼梦》中绝大部分诗词是作者替小说人物而作,《红楼梦》这部小说强悍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刻画的人物形象各有不同却又各有特点,而且个个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书中人物的诗作、词作必须要按照他们各自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去设定,这一点就很讲究水平了。
大才如黛玉、宝钗,就要对应优秀的作品,而才气一般的比如迎春、薛蟠,还有根本没有才华可言的老百姓比如刘姥姥,这些的人作诗,讲话,又必须有符合他们语言特点的用词和诗作,这就要求小说作者既能“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轻松驾驭各种诗词创作体系。
这就相当不简单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 在《寄怀曹雪芹沾》一诗中,敦敏这样评价曹雪芹才华: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昌谷是指李昌谷,也就是唐朝大诗人李贺,李贺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而且立意奇诡,素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
敦敏还有一首《小诗代简寄曹雪芹》,颈联两句是:诗才追曹植,酒盏愧陈遵。
南朝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才高八斗”就是这么来的。
敦敏将曹雪芹和李贺、曹植相提并论,曹雪芹诗才由此亦可见一斑。 以上供参考。
曹雪芹的原意结局?
曹雪芹没有完成红楼梦最后结局的续写,或者说曹雪芹版本的红楼梦的结局并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其实不存在红楼梦真实的结局,所有说红楼梦真实结局的其实是没有史料依据的。
目前流传下来的版本中,在高鹗续书的结局中,我们看看回目,“沐皇恩贾家延世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