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春古诗?
暮江吟
唐 ·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春暮古诗朗读?
春暮原文是:
门外无人问落花,
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
青草池塘独听蛙。
整句话的意思是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
春暮古诗讲解?
春暮古诗的讲解如下:
1、原文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2、译文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
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3、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诗人简介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
中华古诗春暮的诗意?
春暮 【体裁】诗歌 【作者】曹豳 【朝代】南宋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①冉冉②遍天涯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④.
作品注释
①绿阴:绿树浓荫. ②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 ③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④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作品译文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景象是暮春还是初夏,当然无关紧要.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作者简介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春暮
作者:林季谦 朝代:宋 体裁:五律
日萼红无几,烟条翠欲深.殷勤连夜雨,牢落暮春心.洗盏愁惊醉,摛毫瘦耐吟.晚来幽梦破,啼鸟尚余音.
春暮古诗注音版?
春暮古诗带拼音
yī chūn chūn shì hǎo ,bìng jiǔ qǐ cháng chí 。liú shuǐ lǜ yíng qì ,luò huā hóng duò zhī 。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lóu gāo xuān rǔ yàn ,shù mì dòu chú lí 。bú xué shān gōng zuì ,jiāng hé zì jiě yí 。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春暮曹豳古诗朗读?
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译文:
没人去注意那门外纷纷飘落的红花,树木的枝条低垂,浓郁的绿阴,直铺向海角天涯。树上的黄莺儿啼声渐渐停下,春草芊芊,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听着青蛙不停地叫着,一片喧哗。
古诗《春暮》的作者和诗句意思?
春暮 【体裁】诗歌 【作者】曹豳 【朝代】南宋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①冉冉②遍天涯③。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④。 作品注释 ①绿阴:绿树浓荫。 ②冉冉:慢慢地,或柔软下垂。 ③天涯:天边。此指广阔大地。 ④独听蛙:只听见蛙鸣声。 作品译文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了,只能独自一人迈向长满青草的池塘畔,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景象是暮春还是初夏,当然无关紧要。这首诗所蕴含的,是一种春天花事消歇后的感慨,在孤寂中,一种因时序更替引起的淡淡哀愁。这是此诗最值得一读的地方。 作者简介 曹豳(1170—1249)字西士,又字潜夫,号东畎,南宋瑞安曹村人。早年家道贫穷,少从乐清钱文子学。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迪功郎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此后为仕四十余年,沉沉浮浮,留给历史的始终是一位为官清正、正直敢言的爱国诗人。 春暮 作者:林季谦 朝代:宋 体裁:五律 日萼红无几,烟条翠欲深。殷勤连夜雨,牢落暮春心。洗盏愁惊醉,摛毫瘦耐吟。晚来幽梦破,啼鸟尚余音。
春暮古诗表达了作者的神?
春暮》是宋代诗人曹豳(bīn)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诗,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明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青草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两两相对,把暮春时节的那种繁盛和热闹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首绝句写的是暮春三月的景象。繁花凋谢,树阴绿浓,莺啼声渐渐消歇,春草池塘的蛙声开始热闹起来。诗人选择的几个物象,花落、绿阴、莺老、蛙鸣,无一不是暮春典型景况,通过这些,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暮春全景。
古诗春暮游小园的启发?
启发:
这首诗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的更替,暗含诗人流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
春暮游小园
宋·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首诗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富有美感诗意。
春暮古诗描写的是早春吗?
是的,全部体现出早春。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
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
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