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全称?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民国诗句?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何为“民国”?
中华民国简称 民国,是孙中山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时正式和公开提出来的。
1904年秋,孙中山在美国发表的英文著作《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当中旗帜鲜明地率先提出:
中国未来新生的共和国当以“中华民国”为国号;只有“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
.
——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
1905年8月,孙中山将此前所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同盟会宗旨写进《中国同盟会总章》,成为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的政治纲领。就在此时,他最终为将来新生的共和国确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号。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孙中山明确表示:
“民国者,民之国也。为民而设,由民而治者也。”
.
表明中华民国政府之设立,完全是为了代表各族人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应该属于全体国民。孙中山在1916年作过全面阐述:
“何以不曰中华共和国,而必曰中华民国?此民字之意义,为仆研究十余年之结果而得之者。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为自足。……国民者,民国之天子也。”
.
“民国”与“共和国”的本质是一致的。孙中山心目中的共和国与欧美并不完全相同,他认为应该创造性地学习西方,要避免欧美诸国的弊端,而在国号之中以“民”字直接表示民权,比“共和”之意义更为积极和鲜明。
民国1904年是民国的几年?
民国纪年是从1911年开始的。1904年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啊
民国线装旧书民国新文库值钱吗?
现在值钱的书基本都是手抄本(其实值钱的不是书本身,而是字,要看是谁写的),只要是印刷的书一般都不怎么值钱的(印刷说明有一定的发行量)。
不过可以多留一留,没准什么时候就被某些人“炒”起来。民国二年砚台背面题古诗写着民国二年椭圆形状现在值多钱?
民国二十五年刘汝明的铜砚台盒,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
古诗古诗古诗?
1、定义不同: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2、体裁范围不同: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古诗词,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3、表现手法不同:
古诗按照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有内容表现手法和结构表现手法。内容表现手法按作用范围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日出民国诗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2:东边曰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3: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李白
民国书估价?
民国时期的书,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2000左右;真品有收藏价值的。
如何形容民国?
民国之时,从开始到灭亡,虽说名义上有中华民国,四字国号的统一。但是,其各各地方之上,军阀盘剧一方,以然形成一方的土皇帝。
其次亦有各种军阀乱战,中国日本之战,以及各种水灾,旱灾,兵祸。总之,民国这个时代,中华大地之上,处于一种社会混乱,社会不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