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贺注音?
将(qiang 一声)、进(jin 四声)、酒(jiu 三声)
李(li 三声)、贺(he 四声)
李贺诗歌主张?
李贺的诗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瞩目。那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呢?有着怎样的诗歌体会呢?彰显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
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铺叙的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也更加新奇美丽。象“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总之,诗人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心中虚幻世界融为一体,用诗歌传达他内心的奇情幽思。
李贺还常常选择一些冷僻的意象,构成幽冥凄冷的诗境。
李贺意境美的诗歌?
梦天》
——唐代诗人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的将进酒原文是什么?
1、原文 将进酒·琉璃钟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 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2、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3、简析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前四句写筵席之华贵丰盛;五、六句写动态的歌舞;七、八两句点明宴饮的时间;最后引用古人以反语结束。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李贺的《将进酒》,急急急?
一、在题旨上这两首诗的具体内涵有所不同。
1、李贺的《将进酒》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在生死的对比中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虽然没有从诗中读到一个“愁”字,但似乎处处都在写愁,而且这愁又是无法解脱的。
备受压抑、历经磨难的李贺,骨子里是忧愤抑郁的,面对眼前的一切,他无法强颜欢笑,他苦苦追求却又难以摆脱现实的困惑,只能回到自己的苦境中来。李贺的酸楚与无奈,形成了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
2、李白的《将进酒》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流露出诗人积极用世而又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同是言愁,李白更多的是痛快淋漓的抒发、他心中的矛盾。
除了表面上的欢乐与内心的悲情之矛盾以外,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流露出的积极用世的态度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之矛盾。还有诗句中流露出的藐视权贵的愤激与向往做官的心愿之矛盾。
二、结构:李白的曲折与李贺的陡转
1、李贺的诗,主要是悲,前面写喜,一下子落到悲的万丈深渊,是非常震撼人心的。
李贺的《将进酒》前八句写热闹欢乐的歌宴场面。紧接着陡转,直奔愁结难解的主题。人生竟然有暮之将至、生命垂危之感。而这愁苦眼前似乎或可用酒解之,但死后却只能永远相随了。全诗以前面的“欢”突然转入后面的“悲”,强烈的反差动人心魄,这样的安排是李贺精心安排的。
2、李白整首诗前后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悲,有时喜,有时狂,有时又愤,更有一种不可遏抑的气势和动人心弦的气魄。
李白的内心充满矛盾,体现在他的艺术构思上不仅也是大起大合,而且有更多的曲折。开头两个排比长句,气势非凡,在奇特的夸张中,从空间、从时间,又从时空的对比中,突出人生苦短之悲。
但五六句来了一个逆转,紧接着诗人以畅快之笔描述了多么痛快的盛宴,而诗人也在豪放中,情感又出现了波澜,由狂放又转到愤激。接着又转向狂放至极的高潮,而结句又跟开头之“悲”相合,浑然天成,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三、形象:李白的投入与李贺的旁观
1、李贺在诗中只是一个旁观者,在悲愁中越陷越深而难以自拔。
从诗中所营造的意境看,宴饮的过程中,李贺写了酒杯的华美昂贵,写了酒味的浓香醇厚,写了酒色的纯净透明,还写了伴酒食品的精美珍异,以及宴饮场所那华美绚丽的陈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极欢极乐的场景。
李贺旁观人世的快乐,而他自己独自沉溺在痛苦乃至死亡的阴影之中。
2、李白在矛盾中有一种旷达与超脱。
李白在整个宴饮过程中,他一直是参与者,是主角,甚至还有点反客为主的味道。他没有更多地写酒宴的场景,也没有更多地叙写同饮者的情况,只是痛快淋漓地突出一饮三百杯的豪举,甚至还要用五花马,千金裘去换取美酒。
我们似乎看到了诗人直率、豪放、甚至带有天真意味而不拘礼节的醉态。同是借酒浇愁,却格调高昂,极具张扬、洒脱的个性。他劝他人,自然也劝别人,但诗人又能抛开自己,联想到历史上与自己命运感受相同的“圣贤”,发出了深深哀叹,却给人一种心有不甘的复杂心态。
四、内涵的多寡。
1、李贺的诗内涵则比较单纯,只是写了酒席的豪华场面和喝酒时瞬间产生的感觉,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2、李白的诗内涵丰富,底蕴十足。诗中,李白远眺黄河奔流不回,近揽人生白发秋霜,高唱人生自信满满,放言纵情狂欢豪饮,不屑钟鼓馔玉富贵,忧愤古来圣贤寂寞,大呼同销万古忧愁……万千况味,容纳诗中。
五、思想境界高下有别。
1、李贺之愁则是文人之愁,苦人之愁。
读李贺的诗,你会胸闷气短。或天昏地暗,凄凄惨惨;或渲染愁惨风云,让人胆战心惊;或冷艳哀伤,无以复加;或凸显死亡,让人不寒而栗。
2、李白之愁,是巨人之愁,天才之愁。
李白的气魄比李贺大,境界比李贺高。读李白的诗虽然感觉到满纸不平之气,忧愤之思,但又觉得心胸爽快,精神舒展。能被李白那种豪迈洒脱,自由不羁的个性所激发出来的情绪所折服。
李贺将进酒的诗眼是什么?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前四句写筵席之华贵丰盛;五、六句写动态的歌舞;七、八两句点明宴饮的时间;最后引用古人以反语结束。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诗句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浓红恰似火齐珠,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秋来李贺诗歌赏析?
赏析李贺的《秋来》这首诗:
句解:
首句“秋来凄管变萧条”写秋景,渲染气氛。秋天一来,落叶纷纷,草木萧索,让人感到凄凉凋敝。这里的“变”字用得极妙,从正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并在“凄”、“萧条”中为引出下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次句“月过中秋十二圆”,写月亮。中秋时节,月亮应该是最圆的,然而诗人却说它“十二圆”,这是因为月亮每月都有圆缺,圆了又缺,对常人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多情的诗人来说,那月光的乍圆还缺,就会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两句是写诗人屏风上题诗的。一个是“泪墨”,一个是“凝眉迟睡意”,二者之间用“不堪”搭桥。“泪墨”用的是晋代张芝的故事。张芝曾因为书法精妙而把家里的布帛用尽,又用衣服写字,后被尊为“草圣”。“泪墨”句写的是诗人因读屏风上的题诗而感动,以至泪流满面,用衣袖去写诗。李商隐曾有“袖手无言味最长”(《随师东》)的诗句,诗人这里可能是受此启发。“不堪”是“不能忍受”的意思。此句与“泪墨”并用,把诗人对屏风上题诗的感怀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情绪。“青简一编书”,是指诗人用青色的竹简写成的诗。“青简”这里指的是竹简,而不是指青色的书。青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写颜色,因为这样的颜色比较醒目,不利于长久保存,所以只用于写诗。这里的“简”是“片”的意思。“一编书”指的是不多、一点点。诗人把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看得很轻、很少,很不值钱,从而体现出诗人那种轻视自己诗作的态度。
词解:
萧条:萧条、凄凉。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不堪:不能、忍受。
书:写、写字。
赏析评价:
这首诗的首句以凄凉萧条的气候特征渲染气氛,一个“变”字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秋夜的无限景象。次句以“月过中秋十二圆”反衬残月的破碎与不全。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将月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三句以张芝的传说和李商隐的诗句引出诗人自己的事。结句诗人将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不值钱的表现与张芝的草书、李商隐的吟诗的环境与心情相比,反映出当时社会重书法轻诗歌的不正常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不平之感。
李白李商隐李贺诗歌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李商隐那些表现伤感情调的诗歌,于凄艳哀婉之中融人身世时世之感,追求一种细美幽约的美,诗而词化的特征比较显著,如题材的细小化,情思的深微化,意境的婉丽纤柔等。这在诗与词之间搭起了一座过渡性的桥梁。
李贺(后世称李昌谷,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所著名篇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另著《昌谷集》。
李贺死前最后之言?
李贺因病27岁卒。
李贺临终之时,仿佛看到一位身着绯衣、驾赤虬车的人从天而降,请他去为天帝新建的白玉楼写《白玉楼记》。 李贺,这位在极其黯淡的人生中,创造出极其辉煌的年轻诗人,最终用他的死亡,诠释了生命与诗歌之间的最大张力。
在古往今来的所有诗人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李贺这样,在自杀式的写作状态中,把心呕出,当成炸弹,爆发出对生命最绚丽的礼赞。 在死亡的沉沦与挣扎中,李贺如啼血的杜鹃,吟出了生命的绝唱! 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从长安折翅而归。
他好比一只鸟儿,即将飞上蓝天,却被人用弹弓打了下来。李贺从此精神郁闷,“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他只能用诗句表达愤懑。
李贺是什么诗歌的开创人?
李贺是长吉体诗歌开创人。
长吉体(cháng jí tǐ ),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的影响 ,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苦闷情怀,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