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关于蚕的古诗
以下是有关蚕的小学古诗:
1、《蚕》
蚕儿吐丝好养不,茧儿纺丝好容易。
满街美女穿红衣,蚕儿老去换新儿。
2、《小蚕儿》
小蚕儿,小蚕儿,从蚊帐里爬了出来。
吃桑叶,吐丝干,化茧为丝,滋润放光彩。
3、《蚕丝》
蚕儿吐丝又吐丝,吐出来的缠住身。
抽出丝来纺出线,话说伞匠织步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赋得蚕茧》
蚕儿吐丝迷人眼,茧儿换丝分外鲜。
蚕茧纺丝细又长,织成衣裳五彩缤。
5、《蚕儿歌》
蚕儿吐丝纺出线,一寸丝绸千两金。
此为好皮丝纺成,未卜明年咐孙作何音。
6、《蚕》
蚕儿茁壮,吐丝缕缕长;给它葡萄叶,让它吃到饱。
它吃完了,就绕着自己打个结,变成了像细绳一样的线。
7、《小蚕》
小蚕儿口水汁,今天又要改腊吃桑叶。它从头到脚都是软绵绵,就像一根细线一根棉。
一个个卷成茧,被人们拿去织衣裳。
8、《蛇吞蚕》
小蚕儿,小蚕儿,吐丝干吐丝。许多蚂蚁,蜈蚣蚺蛇,都想吞噬你的身体。
却不知你是个一见钟情,只为爱情而为我等奉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9、《蚕茧之歌》
蚕儿蠕动在树梢,蚕妈妈看着它尽力吐丝干。
等到吐完后就缩成一团,最后变成了一只茧。
蚕儿茧儿来来去去,没有休息只为了求不再枯竭。
最后织成衣裳艳红美,给几个可怜的女孩补充了力。
10、《蚕茧集》
蚕儿茧儿织出绸,又有白玉缆跟它相伴。
它们都努力不懈,所以它们得到了自由。
请点击输入图片衡歼链描述
蚕在农业上非常重要
蚕在农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丝绸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品,而蚕丝是丝绸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蚕丝的特点是光泽好、柔软、透气、吸汗、保暖,所以用蚕丝制成的衣服舒适度非常高。此外,蚕的幼虫还可以用作鸟类、鱼类等动物的饲料,蚕茧还可以提取化妆品和医药中的天然蛋白质。
二、著名的咏蚕古诗
蚕是中国传统的重要家畜之一。以下是几首著名的咏蚕古诗:
《蚕书》:唐代李义山所著,是一本关于科学饲养蚕的经典著作。
《白日依山尽》:元代王安石的《登岳阳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谨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的“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都侍亩被转化为经典语句。而在此诗中他居然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到当年中国悠久历史的先贤们为孕育中国农业文明所做的努力,如同蚕织茧一样,啧啧称赞不已。
《茧》: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胡公谷口壁》中有这样一组诗句:“茧谷通幽处,雨峰接翠微。羲和初往见,蚕结始留衣。”这些诗句直接将茧与中国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茧对早期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喜见蚕》: 宋朝刘辰翔著,“世说新语”中所载篇章。此诗咏叹蚕妙处,从妙到奇祥谈慎、从芸芸小物却引出智慧生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些古诗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对蚕的美好赞誉,彰显了蚕在中国农业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有其对人类长久幸福和美好事物的启示性作用。
三、关于蚕豆 的诗
蚕册销豆花开州毁游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
——清人汪士慎《蚕豆花香图》
本草纲目·谷部·蚕豆
释名胡豆。气味甘、微辛、平、无毒。主治快胃,和脏腑。...
天工开物·上篇·乃粒
施之菽类。此先农之所未发者。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五月收。凡树木叶迟者,其下亦可种。一种蚕豆,其荚似蚕形,豆粒大于大豆。余盯八月下种,来年四月收。西浙桑树之下遍环种之。盖凡物树叶遮露则不生,此豆与豌豆,树叶茂时彼已结荚而成...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
罗武城,其处坞始大开。自此山之西,开东西大坞,直至千户营坞分为二,始转为南北坞,皆所谓罗川也。向自山顶西望,翠色袭人者即此,皆麦与蚕豆也。罗武无城,一小村耳。村北有溪,西自千户营来,即南衙河底之水,至此而东北坠峡,合和光桥下流,而东北经大石头者也。于是循南山行...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八
皇阁,又有二洞明敞可居,欣然愿为居停主。乃东向从小路导余,五里,抵山下,过一村,即药师寺也。遂停杖其中。其僧名性严,坐余小阁上,摘蚕豆为饷。时犹上午,余欲登山,性严言,玉皇阁蹑峰而上十里余,且有二洞之胜,须明晨为竟日游,今无及也。
四、描写蚕豆花的诗句
1. 关于蚕豆花的诗句
关于蚕豆花的诗句 1.关于 孟春 的诗句有哪一句
状江南·孟春
【作者】鲍防 【朝代】岩亩唐代
江南孟春天,荇叶大如钱。
白雪装梅树,青袍似葑田。
作者介绍
鲍防(722--790),唐诗人。字子慎。襄阳(治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2.关于木芙蓉的诗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唐·王维《辛夷坞》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徒斗销歌涉江曲,谁见缉为裳。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唐·王维《临湖亭》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荷的别名东风:春风。——唐·高蟾《上商侍郎》
3.描写“蚕豆”的诗有哪些
1. 且将蚕豆伴青梅。 宋 舒岳祥《小酌送春》。
2. 《天工开物·上篇·乃粒》。
3.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十八》。
皇阁,又有二洞明敞可居,欣然愿为居停主。乃东向从小路导余,五里,抵山下,过一村,即药师寺也。遂停杖其中。其僧名性严,坐余小阁上,摘蚕豆为饷。时犹上午,余欲登山,性严言,玉皇阁蹑峰而上十里余,且有二洞之胜,须明晨为竟日游,今无及也。
4. 《本草纲目·谷部·蚕豆》。
5. 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芬芳。田间野粉无人爱,不逐东风杂众香。 清人汪士慎《蚕豆花香图》。
6. 七绝 《咏蚕豆》。
1. 蚕豆读音:[ cán dòu ];
2. 释义: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中空,花白色有紫斑,果实有荚,种子可食。也称胡豆.
3. 引用: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谷三·蚕豆》:“蚕豆南土种之, 蜀中 尤多……结角连缀如大豆,颇似蚕形。”
4.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豆》:“此即胡豆, 张骞 使 西域 所得,与麦同种同收,亦名蚕豆,以蚕时熟也。”
4.关于秦月的诗句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4、举头忘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空枣游《游山西村》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9、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李白《行路难》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1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1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1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0、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