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古意李颀思想感情? 李颀的古意哪句最经典?

2023年12月16日 16:06:171

古意李颀思想感情?

《古意》以豪迈的语调写塞外的景象,揭露封建帝王开边黩武的罪恶,情调悲凉沉郁。

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

李颀的古意哪句最经典?

《古意》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古体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如何赏析李颀的?

作者:李颀

【赏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好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让人联想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为蔡邕《蔡氏五弄》之一,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即《楚妃叹》,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乐府诗集》卷29之引《古今乐录》),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那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怎不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何苦要如此奔波辛苦呢?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怎耐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让人赏玩不已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使读者生动形象地感受到了琴歌之美。

补充:《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

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翻译一】

主人置备了上等的好酒,宴请大家乐醉今宵。一位琴艺娴熟的人,拔动琴弦为酒宴助兴。明月已升上城头,未入巢的乌鸦到处乱飞。凄冷的寒霜凋伤万木,寒风侵衣心生寒意。钢炉中的炭火融融健暖人,明亮的华烛为晚宴添辉增色。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曲曲美妙婉转动人。

【翻译二】

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

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

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

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

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赏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李颀别称?

李颀(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汉族,大约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古意》、《古从军行》等。

出生日期

690年

出生地

赵郡

逝世日期

751年

代表作品

《李颀集》

主要成就

擅长七言歌行

诗以边塞题材为主

本名

李颀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

汉族

颀面秀眉目古意是什么意思?

颀面秀眉目的意思是,形容人的脸庞白皙,眉清目秀。

秋来李贺诗歌赏析?

赏析李贺的《秋来》这首诗:

句解:

首句“秋来凄管变萧条”写秋景,渲染气氛。秋天一来,落叶纷纷,草木萧索,让人感到凄凉凋敝。这里的“变”字用得极妙,从正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并在“凄”、“萧条”中为引出下面的诗句埋下伏笔。

次句“月过中秋十二圆”,写月亮。中秋时节,月亮应该是最圆的,然而诗人却说它“十二圆”,这是因为月亮每月都有圆缺,圆了又缺,对常人来说,也许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多情的诗人来说,那月光的乍圆还缺,就会勾起诗人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的两句是写诗人屏风上题诗的。一个是“泪墨”,一个是“凝眉迟睡意”,二者之间用“不堪”搭桥。“泪墨”用的是晋代张芝的故事。张芝曾因为书法精妙而把家里的布帛用尽,又用衣服写字,后被尊为“草圣”。“泪墨”句写的是诗人因读屏风上的题诗而感动,以至泪流满面,用衣袖去写诗。李商隐曾有“袖手无言味最长”(《随师东》)的诗句,诗人这里可能是受此启发。“不堪”是“不能忍受”的意思。此句与“泪墨”并用,把诗人对屏风上题诗的感怀之情充分表现出来。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情绪。“青简一编书”,是指诗人用青色的竹简写成的诗。“青简”这里指的是竹简,而不是指青色的书。青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书写颜色,因为这样的颜色比较醒目,不利于长久保存,所以只用于写诗。这里的“简”是“片”的意思。“一编书”指的是不多、一点点。诗人把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看得很轻、很少,很不值钱,从而体现出诗人那种轻视自己诗作的态度。

词解:

萧条:萧条、凄凉。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

不堪:不能、忍受。

书:写、写字。

赏析评价:

这首诗的首句以凄凉萧条的气候特征渲染气氛,一个“变”字既点明是在夜深人静、凄清悲切的深夜,又在读者面前展开了秋夜的无限景象。次句以“月过中秋十二圆”反衬残月的破碎与不全。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社会环境融为一体,将月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为下文做好了铺垫。第三句以张芝的传说和李商隐的诗句引出诗人自己的事。结句诗人将自己用青简写成的诗不值钱的表现与张芝的草书、李商隐的吟诗的环境与心情相比,反映出当时社会重书法轻诗歌的不正常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不平之感。

送王昌龄李颀翻译?

译文:

漕水向东流去,送别朋友,在这黄昏时分,顿时愁情满怀。

(不忍分别)久久逗留在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发现夕阳已经照着孤山(孤山的光照面发生改变,指时间推移,过去很久)。

向前望,数千里之中,没有蒲草和稗草,夕阳照在舟楫上,只见水面清澈,微波荡漾。

举酒道别,树林之上月亮已经升起。解衣入睡,沙滩.上水鸟鸣叫。今夜我在洛阳,梦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见。.

想起此次别离我就叹息不已,想着你-路远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原文:

送王昌龄

作者: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中秋夜唐李颀?

中秋夜的作者不是李颀,作者是李峤。

《中秋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李金发的诗歌《有感》的赏析?

这首诗歌以一种独异的艺术方式感喟无常人生.其用语突兀,隐晦,分行不同寻常,在吸收法国象征诗派艺术手法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保留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蕴藉,即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来设构新奇的意象,以使复杂,抽象的情感与观念形象可感.

李颀七律诗集?

古从军行

李颀〔唐代〕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送魏万之京

李颀〔唐代〕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 一作:曙)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古意

李颀〔唐代〕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望秦川

李颀〔唐代〕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送刘昱

李颀〔唐代〕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