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两汉至宋代诗歌发展历程?
两汉时期:汉代诗歌以“乐府”为代表,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深刻。代表作品《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代表作曹操的《观沧海》 《短歌行》,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恬淡。
唐朝时期: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但众多诗人中当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成就最高。 中唐:诗坛倡导诗歌要反映生活,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刘禹锡。 晚唐:杜牧、李商隐,别创新格,咏史诗感人至深。
两宋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
歌颂宋代盛世的诗歌?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代诗歌的基本特色?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在唐代时发展到了顶峰。紧承唐代的宋代诗歌只有走出唐诗的藩篱,另辟蹊径才能得到发展。在宋朝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在宋代诗人不懈地探索当中,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最终形成。与唐诗相比宋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诗歌的题材和语言趋于通俗化
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较唐人有了很大的转变。宋代文人在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潮下,尤其是禅宗这一世俗化的佛教宗派的影响,加之宋儒弘扬了韩愈把儒家思想与日用人伦相结合的传统,更加重视内心道德修养。所以,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他们认为,审美活动之中的雅俗之辩,关键在于主题是否具有高雅的品质和情趣,而不在于审美客体是高雅还是凡俗之物。以上两点原因成就了宋诗在题材上的开拓。
宋诗在题材上较成功的开拓,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被宋人写入了诗中。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送别诗、山水诗在宋代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宋人的送别诗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多写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诗歌的语言也开始采用俗字俚语。
2诗歌中鲜明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题
爱国主题在宋代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它是深沉的忧患意识的体现,是宋朝历史环境的产物。从王禹的《唐河店妪传》到王安石《阴山画虎图》,即使是崇尚隐逸的“四灵”和行走谋生的江湖诗人,也写过不少忧国的篇章。最能体现爱国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是陆游和辛弃疾等英雄志士的激昂呼声。正是他们的作品,把爱国主题弘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3诗歌的议论化和散文化
宋诗的特点,最主要的是议论化和散文化。“以文为诗”,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已开其端,但奉为圭桌,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着深刻的时代根源。
4诗歌平淡为美的风格追求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宋代科技制度的发展?
宋朝时期中国的科技发展达到了顶峰,军事上火药和原始的抢只已经出现,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大量出现,文化知识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贩夫走卒皆有读书的可能,宋朝科技的集大成者就是沈括的《梦溪笔谈》
宋代法律发展的特点?
宋代的法律制度较前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立法浩繁 ,以敕代律 ;
2、皇帝直接加强了对法律的干预 ;
3、民事立法增多,初步改变了中华法重刑法轻民法的特点 ;
4、重视证据 ,对口供的采信度加强了制约
宋代城市发展特点?
1、坊市制打破;2、打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3、官府的控制减弱;4、行政和军事因素减弱,经济功能上升;5.城市的面积和繁荣也超过前代,城市的管理范围也日益扩大。
宋代小说演变发展?
《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读书讳忌渐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回避,去讲古事。加以宋时理学极盛一时,因之把小说也多理学化了,以为小说非含有教训,便不足道。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宋代志怪小说平实缺乏文采的一个原因,是宋代统治者多迷信方术,兼容释道,所以变怪谶应之说盛行。志怪小说既要记述神奇诡异之事,又不能直言其虚诞荒幻,便采用直录其事,不做渲染与铺叙,或将怪异与真人混搅在一起,有时甚至注明故事来源的方法。
宋志怪小说数量甚丰,但散佚较多。吴淑《江淮异人录》、钱易《洞微志》、张君房《乘异志》、秦再思《洛中纪异》、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均只存残帙。保存完整的只有张师正《括异志》、郭彖《睽车志》及洪迈《夷坚志》。
宋代法律发展背景?
一、宋朝法律制度的重大发展: 1、在立法上的体现: ①在《宋刑统》这部国家 大法中,增加了皇帝个人敕令,反映出皇权对立法的控制。
②制定编敕。 ③制定《盗贼重法》
2、在法律内容上的体现: ①规定了刺配刑。 ②规定了最为残酷的生命刑——凌迟刑。
3、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 ①在中央司法机制之上,设置审刑院。
② 在地方州县之上设立提刑司。 二、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称。法律制度从宏观角度来说,与法系的概念比较接近。
1、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
2、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的各种制度。 3、法律制度是指运用法律规范来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形成的各种制度。
它调整了多少社会关系就包含有多少种具体的法律制度如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婚姻家庭法律制度、诉讼法律制度、教育文化法律制度及狭义的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法律部门。一国的立法制度与司法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称的“法制”。法律制度从宏观角度来说,与法系的概念比较接近,我们不能把制度等同于法律条文。
德国诗歌的发展?
一、德国古代诗歌
8世纪后半叶,随着基督教传入德国以及加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时代在修道院中进行的写作活动,德国诗歌才开始发展并显露出自己的特点。虽然在6世纪后半叶,古高地德语方言已经开始脱离其他西部日耳曼方言,但是在整个英雄时代,即各族人民大迁徙的时期(约350—600),直到8世纪后半叶,古高地德语诗歌仍然保持着异教文学时期日耳曼诗歌的口语传统,它和其他日耳曼民族,如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诗歌,有着共同的思想内容、诗歌形式和精神态度。其主要诗歌类型有英雄颂歌、异教诗歌、赞美诗和魔法咒语。日耳曼诗歌传统的头韵形式一直没有经历任何革命性的变化,这种状况到了9世纪才有所改变,当时一位阿尔萨斯僧人,魏森堡的奥特弗里德,在他的《福音和谐》(863—871)一诗中运用了尾韵以及较长的头韵诗行(有8个主要重音);在《路德维希颂歌》(881—882)中也采用了这种诗歌形式。
唐代诗歌的发展?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等4个阶段。
1、初唐诗歌。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2、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 、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3、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4、晚唐诗歌。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