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诗歌?
脍炙人口的就是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但是黄庭坚的《清明》也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作品原文
清明
黄庭坚 〔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节诗歌和散文!求解?
诗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散文
2017年的清明节,这个延续了中国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节日,它伴随着让人悲郁愁思的阴沉而又烟雨蒙蒙的气候,抑如往年-样,又即将来临了。
然而,就在清明节前夕的四月二日,晚七时许,我们老夫妻既没有了往常那种愉悦的心情,去闲情逸致地徜徉或欣赏风景如画的“古蜀水乡”三道堰的美景。而是专心孜孜地携带着纸钱、供品、香烛等祭祀品,步出水乡寓所大门外的田原处,寻找了一处偏辟无碍的地方。以无限地愁思和缅怀追思感恩的心情,面对着北方那涛涛东流而去的长江方向,囗中默默地念叨着早已逝去的父母、岳父母、祖先,以及大哥、大嫂、姐姐与姐夫们的名字。当然,也丝毫沒有忘却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而做出了不朽贡献的先祖、先师、先贤、先烈们。
清明节诗歌?
春山重绿拂新青,白芷嗅空灵缥缈。
郁郁清明月照夜,阳春芳菲满芳丛。
坐迎晨曦蝶歌舞,起观晚霞雁影飞。
萤火连天烟雨深,若有人处愁眉更。
漫山芊芊烟草绿,归客空山等一声。
秋霜初披枫叶树,罢拜春暖池荷开。
清明当日系乡心,故国芳草情未改。
晴空清明时,芳草如茵茵。
思乡心暗芳,向家心添香。
江山秋风清,花柳丝丝生。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及诗歌?
一、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二、清明节的诗歌: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北宋·魏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3、《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三、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祭祖习俗,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虽然清明节日的禁火与寒食习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为全国民间习俗,但清明节扫墓祭祖、礼敬祖先习俗早已有之。
清明节烈士诗歌?
七律●清明
清明祭祖人车涌,古墓新坟遍插花。
赵姓兴隆钱姓旺,南山喧闹北山哗。
休追阔佬空攀比,不让空囊枉叹嗟。
纪念先贤行孝事,双亲膝下更堪夸。
年年祭祖又如何?炮仗连天花满坡。
子女山中人忙碌,爹娘床上病吟哦。
生前膝下乖儿少,死后灵前孝子多。
莫待清明空悼念,“亲尝汤药”慰心疴。
清明
谁人能避逝尘埃,庶子王侯俱莫哀。
最是公平归宿处,此中玄理应参来。
前贤寂寂卧尘烟,后辈哀思化纸钱。
扫墓清明唯寄托,阴阳相隔两重天。
关于清明节诗歌?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红色诗歌?
1.
《身上征衣杂酒痕》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2.
《就义诗》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3.
《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关于清明节的诗和名言?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和名句诗词: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著名的一篇:
2、《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3、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二、名句:
1、欲清明把酒释别愁,欲赏春花且忘忧。《清明祭诗》
2、一沾春雨一-断肠,飘零无计觅君乡。《清明祭诗》
3、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祭诗》
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清明》
5、晚霁龙i门雨,春生汝穴风。《清明日 自西午桥至瓜》
6、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闾门即事》
7、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关于春节和清明节的诗?
春节与清明节的诗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宋】苏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1、唐代白居易《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情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2、宋代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情感: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的美。
3、唐代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情感: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借酒来消除心中的孤苦和烦闷。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4、宋代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情感:诗中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
5、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情感:漂泊异乡的诗人看见凄凉的扫墓场景,表现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