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古诗草白居易完整版? 《古诗草》是白居易几岁写的?

2024年01月04日 06:47:451

古诗草白居易完整版?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古诗草》是白居易几岁写的?

十六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的诗草全文什么意思急啊?

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文意思是: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白居易的诗草有一组反意词是什么?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第一句中“枯荣”就是反义词。

“离离”和“萋萋”也是一对反义词。

古朗月行白居易?

不是白居易所作。《古朗月行》(又名《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五言古诗,出自《全唐诗》。

该诗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古冢狐白居易怎么解释?

白居易认为古冢狐是妖,且能迷惑人心。

古冢狐-戒艳色也   唐.白居易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头变云鬟面变妆, 

大尾曳作长红裳。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忽然一笑千万态, 

见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狐假女妖害犹浅, 

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白居易为什么留下千古绝句?

白居易留下千一台绝句是因为他的地位也是老百姓,写的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

赋得古原送别白居易赋何意?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有几个意思?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几岁写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写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白居易时年十六。

这首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类似,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工整,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多之严,因此“赋得体”这种类型的诗文向来佳作不多。

根据记载,白居易这一年自江南入京,拜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就有这首作品。

起初,顾况看着年轻的白居易说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米价很高,想定居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是用白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意思是要在京城生活下来是不太容易的。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意思是能写出这样的诗,那么在京城生活是没什么困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