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诗歌?
1、《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宋·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3、《杏花》宋·王安石
垂杨一径紫苔封,人语萧萧院落中。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王安石的春风赏析?
鉴赏:前两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吹柳条的动态比喻成缝纫时卷起的锦帛,把桃红比喻成阳光的照射的结果,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描绘了一片春光明媚,万物充满活力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后两联通过池鱼浮现,清浪涌向池岸的景象,通过细节描写,凸显了春天的活力。
赏析王安石的《众人》?
原文:
江北秋阴一半开,
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隐映来。
【作者资料】: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翻译】: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的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色阴沉沉的,刚刚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徘徊不定。诗人的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发现山势曲折缠绕,江流迂回蜿蜒,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困惑:路在何方?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隐隐约约向近处驶来。
【鉴赏】:这首诗是在江上所见而有所感悟之作。头两句写天,后两句写地,可见诗人眼界开阔而幽深。.“晚云含雨却低徊”,可以理解为不仅是天气的变化,而且是读者论坛人心理情调的变化:在含雨的晚云之下徘徊的诗人,定然有复杂的心理。“青山缭绕疑无路”一句点明了作者大悲之情,最后一句点明作者大喜之意。
王安石白云赏析?
《白云》王安石 宋
英英白云浮在天,下无根蒂旁无连。
西风来吹欲消散,落日起望心悠然。
愿回羲和借光景,常使秀色当檐边。
时来不道能为雨,直以无心最可怜。
赏析:
皎洁的白云悬浮于天际,是下无根基旁无相连的臂膀。(首联暗中诉苦,讲变法中兴缺乏底层政治基石支持,又无朝中大员从旁协助,我真是倍感无助。)
西风吹来就快要消散了,(我的 政治 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落日时(当你感到一日将近的时候)回头看到我时心里就会感到一股悠然自得的心态。
希望能够回到和煦安定的晴日借助阳光的明媚(暗喻王权的帮助),常常使秀美的景色高挂檐头(供人观赏)。
时机来了却不知道能不能化云成雨(暗喻变法成功),(为变法社稷出力)耿直到了无所顾忌政治避讳的地步了真是最为令人心生怜爱疼惜。
王安石暮春赏析
《暮春》
宋·王安石
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暮春,杨花飘飞,真的很烦人噢!
一直以来,杨花都是这么飘啊飘,竟然千百年来,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克敌制胜的办法,让杨花柳絮们,能消停一些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从王安石的这首词,我分明看到了我身边北海公园的景色,百花凋谢,落红满地,绿树葱茏,水碧山青,还有烦人的飘絮。
伯牙王安石赏析?
伯牙
王安石〔宋代〕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译文
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注释
黄壤:即黄土。
诗意
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
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
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
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赏析
这是写关于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的诗.写琴曲的高妙,听琴的乐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
【作者小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后辞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学成就颇高,影响甚巨。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张良王安石赏析?
张良是武将,王安石是文人,二者不是生在同一个朝代。
岁晚王安石赏析?
“岁晚”原本指时节。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但这个节气有时候出现在农历“年初”,有时候又出现在农历“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种情况,即称作“岁晚”(岁晚,即“年末”),民间亦称作“内春”。“岁晚”,在这里是指农历九月。此时,秋水澄碧,菊花正开,丝毫不比春景逊色。并且由于时近岁暮,“此景过后更无景”,因而比春景更令人爱惜。王安石以时节(“岁晚”)而不是以景为题,正是为了突出这种“岁晚惜流光”的感情。“月映林塘淡”,可见不是朦胧新月,至少是半月。明月与清波相映,明朗动人,这就为“坐野航”作了伏笔。而塘畔菊花,藏于枝叶之中,虽有月照,依然黝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去“寻”。“风含笑语凉”,着一“含”字,可知笑语在风中缓缓荡漾,那么,这风就是微风了。正因有此微风,才能“小立伫幽香”-一小立片刻,等待菊花的“幽香”一缕缕飘来。由此可见,作品所展现的幕幕图景,尽管流转变化,却和谐统一。诗人运笔是极为细密的。
中间两联正面描叙诗人的赏玩过程。“俯窥”句赏水,“小立”句赏花。“绿静”二字颇可玩味。王安石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分别用“绿”、“静”来表现水的动人,如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所以,用“绿静”来代指水,就暗含了这一类描写在内,因而其作用也就不限于和“幽香”成对,求得属对工整,同时也富于画意,正好显示了水的“可怜”(可爱)。
春日王安石赏析?
《春日》
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王安石的这首诗流露出颓废、抑郁的情绪。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诗人塑造了一个生意盎然、繁花竞相斗艳的暮春景象,为后文诗人落魄的情绪做反衬。
“莺犹求旧友,雁不背贫家”,求旧友之莺,意喻诗人孤寂,思念旧友;王安石一生显贵,贫家当然是自谦之词,但似乎说明繁华、荣光正在慢慢剥落。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家里只有浊酒相伴,门外更无人来拜访,似乎说明诗人遭遇官场失意,无人来访,只有自己一个人喝闷酒。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喝醉了就大睡一觉,这是孤独的诗人唯一聊以自慰的娱乐方式了,只有在梦中,诗人才又一次回到那个远在天涯的人生梦想里去。
春风王安石赏析?
王安石《春风》赏析 春 风 诗人:王安石 朝代:北宋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②原:原野。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赏析】 “一马春风”之快,恍惚重归家山,可明明身在北首之燕地,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以往,画活了志趣心境,落入敌手的山川,春天正与国中无异,而以反侧方式说来,令人印象深刻。 阳“浮”与尘“涨”,正是南方人看北方景的不同之处,今日亦然,两字运用,贴切之至,自是临川炼字长处。 颈联是传诵名句:柳色嫩黄,写做阳光染就,田间新绿,幻成雨水催成;生动警奇,但却不无道理。以方块文字和音律,裁成一幅田园画图,清新明丽。 尾联故意纠正一个回家的错觉(作者家乡辛夷花多,而眼前还没有发出),同首联笔法,再次将心中的情绪,抒发得饶有新意。正是:眼前春色欢欣意,缘从自误起深思。个中道理,使人欲探。 【鉴赏题】 (1)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李璧在《王荆文公诗笺注》中说本诗有“经理(收复)燕山之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这种意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分) 【参考答案】 (1)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分析2分,效果2分) (2)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1分)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1分) (3)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1分)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2分)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