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关于杨的古诗? 杨折柳古诗?

2024年04月21日 23:25:241

关于杨的古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

唐 · 白居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唐 · 白居易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 柳永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 李白

杨折柳古诗?

折杨柳

杨巨源 〔唐代〕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译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作者: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赵和杨的古诗?

赵和杨有关诗句,例如:“百年乔木郁苍苍,耆老风流赵与杨。”

出自:乡郡杂诗

元好问 〔金朝〕

百年乔木郁苍苍,耆老风流赵与杨。

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

含有杨字的古诗?

含杨字诗句,例如: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采莲曲》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唐 · 李白《勐虎行》

寒沼落芙蓉,秋风散杨柳。—— 唐 · 李白《去妇词》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 唐 ·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一》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褭风。——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阳春歌》

出郊古诗杨慎?

出自于明代诗人杨慎的古诗《出郊》原文:“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形容杨家埠古诗?

杨 家 埠

年画杨家埠,

三家独占东。

深堂朽稿旧,

里巷古槐空。

福寿传洋外,

勤廉奉宅中。

悠悠雕岁月,

五色构图丰。

送杨望里古诗?

题目错误,应该是宋.杨万里的诗,如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杨的古诗有哪些?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带有杨莹的古诗?

1、蓓蕾树上花,莹絜昔婴女。——出自宋·梅尧臣《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2、莹质方从纶阁内,凝辉更向画堂中。——出自唐·杨巨源《和人与人分惠赐冰》

3、掷地金声信有之,莹然冰玉见清词。——出自唐·卢纶《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带有杨字的古诗?

1.  洛阳杨氏女,弹琴复长啸。

冯唐已受降,曾为梁王友。

脱韦控蛮荡,跨马出渭桥。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2.  江红·席上杨柳青青》

席上杨柳青青,揭帘扑面见江城。

无限风光尽被抄,天公怒视若爲情。

官澳楼高文凭在,题诗两行思几更。

玉颗醒醒飘凤阙,俱是垂柳奏银筝。3.  柳岸晓风残,

露浓花瘦蜻蜓弱。

画楼西畔桂堂东,

春水三千,八百里。

茅檐俯拍青崖壁,

路侧垂杨春色斜。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  悠悠莺飞草,扶杨倚树静思深。——唐·李颀《古意》

野杨花发春风起,千里绿草屏带垂。——唐·韩愈《北山杂俎》

不辞长作岭南客,少年无可杨柳依。5. 《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如玉镜临丹田;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唯有江南好,其余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