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啭的近义词? 百啭无人能解选自哪首古诗?

2024年04月22日 17:42:261

啭的近义词?

无近义词。

“啭”,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uàn,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啭”的基本含义为鸟宛转地鸣叫,如鸣啭之声不绝于耳、莺啼鸟啭,引申含义为鸟鸣。

字源演变

“啭”,形声字,“啭”字简体版的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啭”的字源演变图如下:

百啭无人能解选自哪首古诗?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一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啭一声啼鸟古诗意思?

画 眉 鸟

(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闯自在啼。

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啼啭的发音?

啼啭的释义是婉转地、十分动听地鸣叫。一般指鸟类鸣叫。;啼啭;拼音: [ tí zhuàn ] ;近义词:啼叫;例句:赵丽宏《山雨》“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扩展资料;例句;

1、听,百鸟啼啭,还有岁月的声音,看,百花齐放,还有乾坤的瑰丽。;

2、鸟横鶱、凌空啼啭,独怜林薮无际。;

3、莺声啼啭、风帘翠幕,一切就都近在咫尺。;

4、一群群白鹤扑打翅膀倏地惊起,在上空来回飞翔啼啭。;

5、摇簇簇山花,藏啼啭鸟鸣,迎接山外飞来的一串串笑声。

啭字音节?

zhuan四声。

指鸟宛转地鸣叫:鸣啭之声不绝于耳

啭莺意思?

莺啭的解释:谓黄莺婉转而鸣,鸟婉转地叫

什么哼啭?

飞旋鸣啭。

出自峻青 《秋色赋·在英雄的村庄里》:“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成群的鸟儿,从高粱丛里飞了出来,在平原的上空飞旋鸣啭。”

峻青(1922年-2019年8月19日),男,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市人,当代作家,画家。

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曾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

婉啭读音?

wanzhuan

啭[ zhuàn ]

 基本解释

鸟婉转地叫 莺啭。

详细解释

〈动〉

1. 转折发声

 初仅 ho—ho 地略作尝试,试啭一二遍后始见调匀。——郭沫苦《归去来·鸡之归去来》

2. 婉转的歌声 。

 如:啭喉(婉转动听地歌唱);啭呖呖(形容歌声婉转清脆)

3. 鸟鸣

 雁儿高啭,唤来彩云游天际。——郭小川《春暖花开》

宛啭读音?

wǎn zhuàn

“宛”,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wǎn,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宛”的基本含义为弯曲,如宛妙;宛的引申含义为委婉,婉转,如宛款。

在现代汉语中,“宛”还有似乎,好像,仿佛的含义,如宛肖。

关于画眉鸟百啭还是万啭?

  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多么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