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南楼书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客观描写事实、反映现实社会的诗篇。它的主要题材是赞美曾经在鄂州南楼上书法创作的名家,同时揭示了唐李林甫当政时期、士族特权日益膨胀的社会现实。
下面是《鄂州南楼书事》的全文以及详细的诗词讲解:
北山下,南楼头,西岳峰前翠娥钩。
此是何人高处泣?一入江枫一叶舟。
北山:指鄂州的北山,也就是现在的黄州区境内,地势相对较高,环境清幽,自然风光优美。南楼:位于鄂州城南,曾经是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是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西岳:指华山,即西岳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古代道家和武术之源,较早成为文人的灵感之地。钩:《国语》注“钩”为“怨痕状”,此处“状”意即“状貌”。
这一句主要介绍了环境,以及望楼高处那人高情远致。
楼边,草色,芳菲,似一江春水千载时。
此地曾闻笛瑟曲,如今为睡魂所迷。
这一句主要描写曾经在南楼附近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曾经飞扬跋扈的文化艺术氛围被逐渐稀释、贬低的社会风气。
宝相寺楼高七层,小姑街口青松挺。
百人书画挥毫舞,举杯祝采士精神。
宝相寺楼:位于鄂州的中央,是一所著名的佛教寺庙。小姑街:现在的鄂州市小城区文化北路。祝采士:祝贺为好文章而点赞并鼓励其后进之人。
这一句主要描写一幅热闹繁华、文化艺术盛宴的画面,强调了那些在南楼书法创作的文人墨客勤奋刻苦、互相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风貌。
南楼四面疏桐影,竹篱茅舍独清羸。
万物带来慵不理,何言作草木精神?
南楼四面的疏桐阳光透过枝条抖下的影子在地上摇晃,竹篱茅舍则显得孤瘦,却是幽雅清凉。万物慵懒,不会为人所理会,而人们却怀着偏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与思想。
这一句主要描述自然风光独特,反映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联,其中反映了人类自我意识、自我放大的心态。
沙汀平地黑云没,斗转潾阳恩波起。
自古恩波爲状状,名利交游如织锦。
这一句主要描写了李林甫官场附庸所制造的恶劣局面,追求个人名利、求得权力、权钱交易等问题相互缠绕,这种状况自古以来就是常态,如同旧时提到恩波,就是这种状况的象征。
总的来说,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环境、文化氛围以及政治现实的描绘,塑造了一幅商贾不断攀升、文化艺术日益腐化、社会下层群体贫弱无助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