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扇古诗?
荷花扇诗句:“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
出自:曲院风荷
陈璨 〔清代〕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木兰舟上如花女,采得莲房爱子多。
意思是:六月荷花开满了小湖,花香传遍四周,粉色的荷花和碧绿的荷叶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辉。木兰舟上美丽如花的采莲女们摇曳生姿,荡着小舟采得莲子,满载而归
带有扇的古诗。4首?
1、《立秋》 [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2、《立秋》 [宋] 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3、《连夜书》 [宋] 方回 独倚西楼夜渐深,下弦月欲近觜参。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4、《秋日后》 [唐] 王建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5、《宫词四首》 [宋] 刘克庄 出海新蟾玉半钩,风翻荷荡起栖鸥。 女郎定有穿针约,偷看明河记立秋。
6、《芙蓉五绝呈景仁》 [宋] 韩维 不辞晨起立秋风,为爱浓芳露满丛。 若比洛阳花盛品,万枝开遍瑞云红。
7、《立秋》 [明] 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8、《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宋] 杨万里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扇字的部首?
“扇”字是半包围结构, 部首是户。 扇贝、铁扇公主、桃花扇、扇子、风扇、扇形、羽扇纶巾、电风扇、东坡画扇、折扇、芭蕉扇、团扇、扇舞、扇面、吊扇、蒲扇、扇骨、门扇...
扇字的典故?
《晋书王羲之传》记有:“尝在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云: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将笔抛进笔飞弄,人躲进躲婆弄,现该二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从此该桥改名为“题扇桥”。
扇字的笔顺?
笔顺:
丶 ? 一 ノ ㇆ 丶 ㇀ ㇆ 丶 ㇀
名称:
点 横折 横 撇 横折钩 点 提 横折钩 点 提
唐寅执扇仕女古诗?
纨扇仕女是一幅画。《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
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
画中诗借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妤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题桃花扇古诗?
金缕曲 题桃花扇乐府
易顺鼎 〔清代〕
亡国谈风雅。莽乾坤、风云破碎,飞龙战野。天子无愁行乐耳,如此江山都舍。
谁救尔儿孤妇寡。莺燕飘零烟月死,剩孤臣、骨冷梅花下。
谱一曲,泪如泻。
小朝廷事堪悲咤。算平分一行歌舞,两行戎马。生死江南同醉梦,苦被桃花误也。
红泪向扇头偷洒。中有美人才子恨,付乌丝、并作沧桑写。
侬是唤,奈何者
如意扇古诗怎么写?
如意扇有关古诗,例如:“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原文如下:
扇子诗
李石 〔宋代〕
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作者简介: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扇上画牡丹古诗赏析?
古诗的意思是:因为喜爱开满阶前的红色牡丹花,所以找画师将它们画到扇子上来。
随着画笔的移动,参差不齐的叶子展现在了扇子上,一朵朵花儿也都随着清风依次盛开。
扇子闲挂着的时候多次引来蝴蝶在上面停留,频频摇动也不怕落了一身的灰尘。
画上的牡丹根系生长在地上,好似是嫦娥栽在月亮上一样。
附:《扇上画牡丹》原文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咏扇而不见扇字的文章?
咏扇而不见扇的文章,一般指的是描写扇子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而不直接描写扇子的形状、图案等细节,而是通过描写扇子带来的感受、氛围等来表现扇子的美感和意义。
这种写法常见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扇子题材,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萋萋”二字,就是形容扇子轻轻拂过草地的感觉。这种写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一细腻的描写,将扇子的美感表现得更加深刻,让者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