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湘江古诗?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译文】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我独爱京城,人却要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渡湘江古诗讲解?
春日迟迟园林如绣伤悲往昔的遨游,今春花开鸟鸣成了远去边陲的哀愁。 最可怜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而不能像湘江中的水那样向北奔流。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当时杜审言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他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悲从心来,写下了这首诗。
菩萨蛮湘江夜渡古诗?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庭院里哀筝奏出一支湘江之曲,好象泻尽湘水绿波中滔滔不绝的哀怨和伤悲。在那纤纤手指的抚弄弹拔下,本来无声的十三根筝弦立刻颤发出有情之声,细传出难以言明的幽愁和痛悔。她的眼波在筵席上闪烁流漾,筝柱排列得犹如斜飞的雁行。弹到令人断肠时,那双春山一般妩媚的秀眉紧蹙低垂。
渡湘江古诗注音版?
渡dù湘xiānɡ江jiānɡ
杜dù审shěn言yán〔唐tánɡ代dài〕
迟chí日rì园yuán林lín悲bēi昔xī游yóu,今jīn春chūn花huā鸟niǎo作zuò边biān愁chóu。
独dú怜lián京jīnɡ国ɡuó人rén南nán窜cuàn,不bú似sì湘xiānɡ江jiānɡ水shuǐ北běi流liú。
这是作者被贬流放途中,在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怀念京国,悲思愁绪一触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诗。
三江小渡古诗朗读?
朗读:
sān江jiāng小xiǎo渡dù
杨yáng万wàn里lǐ
溪xī水shuǐ将jiāng桥qiáo不bù复fù回huí,
小xiǎo舟zhōu犹yóu倚yǐ短duǎn篙gāo开kāi。
交jiāo情qíng得dé似shì山shān溪xī渡dù,
不bù管guǎn风fēng波bō去qù又yòu来lái。
译文:
溪水经过小桥后不再流回,
小船还得依靠着短篙撑开。
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
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渡汉江古诗注音版朗读?
朗读:
dù渡hàn汉jiāng江
唐 ·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全译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古诗渡湘江注音版王勃?
题目有误,渡湘江是杜审言的作品,不是王勃作的。
注音版如下:
dù xiāng jiāng
渡湘江
dù shěn yán 〔táng dài 〕
杜审言 〔唐代〕
chí rì yuán lín bēi xī yóu ,jīn chūn huā niǎo zuò biān chóu 。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dú lián jīng guó rén nán cuàn ,bú sì xiāng jiāng shuǐ běi liú 。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湘江》这首古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白话译文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我独爱京城,人却要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
璧月古诗朗读?
璧月
李觏 〔宋代〕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干。
古诗嫦娥朗读?
全译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嫦娥的诗,而实际上却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前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所处室内和室外的环境,以及不能入眠的情景,诗人的心情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沉下去,“烛影”、“长河”、“落”、“沉”,都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流逝,时间已经接近破晓黎明,百无聊赖中的诗人,面对冰冷的屏风,微弱的烛光、孤单的星星和月亮,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后两句写寂莫无伴的嫦娥,清高孤独的诗人,尽管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却又心灵相通,同病相怜。诗人通过对环境描述、对嫦娥的想象和对自己孤独心情的渲染,让诗歌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境界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