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外孙王安石古诗朗读?
赠外孙
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 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
【注释】
(1)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2)从:放纵,放任。(通假字:通“纵”)
(3)五车(chē):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4)年小:年纪小。
【译文】
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他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
赠汪伦古诗朗读方法?
《赠汪伦》朗诵停顿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鹅赠鹤中君是谁
白居易的诗《鹅赠鹤》 中君和我的意思:君——指鹤,我——指鹅。 这首《鹅赠鹤》是白居易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名字就叫“鹅赠鹤”,白居易在诗中以一只鹅为主人公,模仿一只鹅的口吻对鹤倾诉:感叹鹅命运不济,与鹤长得差不多,
赠刘景文古诗朗读节奏划分?
《赠刘景文》
作者:北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蚕妇古诗朗读杜荀鹤?
蚕妇
杜荀鹤〔唐代〕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简析
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白居易的那首鹅赠鹤是什么意思?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白居易以鹅、鹤对话的形式,道出了鹅与鹤虽然同为禽类,但由各自所处的环境的优劣,决定了它们的命运的不同。
白居易,鹅赠鹤,的背景及诗的真实含义?
《鹅赠鹤》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出处 全唐诗 翻译 鹤借助风力飞入青天自由翱翔,鹅却命运不济被迫和鸭子为伍。我鹅长有雪白的脖颈、洁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哪一点比不上鹤?
白居易感叹命运的不济,同样是禽类,鹤可以一飞冲天,鹅却只能与鸭群为伍,同样的才华,有人被接纳、被赏识,可以一展抱负,有人却被埋没,郁郁不得志。
鹅鹅鹅古诗?
鹅鹅鹅,弯脖仰天唱着歌。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上面,鲜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
赏析:
相传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只有七岁,此诗仅用短短十八个字,就从形态,情态,颜色和动作等方面生动传神的刻画出儿童眼中的大白鹅形象,诗中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春鹅戏水图,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春天的无限热爱与追求。
赠白马王彪朗读?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其一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
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踟蹰亦何留?
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太息将何为?
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七苦辛何虑思?
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赠从弟注朗读?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 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 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 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 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