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如何演唱古诗词演唱? 演唱关雎应该以哪一种情绪?

2024年07月13日 05:36:401

如何演唱古诗词演唱?

了解作诗当时的情况、诗人性格和诗词深意,幻想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况中(就像演戏那样要投入,只是有点性格扭曲的危险性,但没有付出难道会有收获吗?),注意诗词中的重音与轻音,配合恰当的面部表情、眼神和动作(婉约派诗词就表现温和忧郁细腻些,壮词的就要表现着坚定那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如此诸类)。

演唱的问题,就是歌谱适当,发挥自己声音类型(嘶哑、空灵、清脆等)的优势。

演唱关雎应该以哪一种情绪?

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演唱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篇章

用古代音乐演唱的古诗词?

用舍何其贤,古人不可见。代马喷风秋,音书在雁群。乐思回斜日,演孔刮老佛。唱妍酬亦丽,长烟散初碧。

用材身复起,古墓樵人识。代阅英灵尽,音书问讯频。乐处将鸥狎,演漾弦歌音。唱酬胜笛曲,风烟出绮疏。

用材兼柱石,古槎天外倚。代阅英灵尽,音书岂厌频。乐变协宫商,演漾弦歌音。唱此边城曲,开轩引云雾。

哪段京剧用古诗词演唱?

京剧唱段名称:怒发冲冠引用《满江红》这首诗演唱。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古诗词?

许多古诗都是和吟唱 ,我人在写诗的时候 实际部分是在吟唱中写的 ,例如《咏鹅》《春晓》《闵农》《咏柳》 《登鹳雀楼 》等这些简单我脍炙人口的古诗 ,非常适合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演唱,我高年级的 那就有长篇的古诗词来唱 那就更好啦 《木兰辞》《孔雀东南飞》《水调歌头》等等

关雎之义?

现代的解读:《关雎》是一首爱情诗

到了清末民初,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很多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便有对《诗经》的认识。

以胡适、闻一多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摒弃了“教化”、“人伦”等见解,认为《诗经》与什么政治教化、讽刺纳谏全无关系,只不过是一部古老的诗歌集而已。

那么,此时对于《关雎》的解读,便回归到了“自然”上了,只是单纯的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比如闻一多便曾经说过:“《关雎》本意为‘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其实就是,一个男子在河边见到了一位可爱的女子,一见钟情,便想方设法的去追求她。

关雎原名?

源头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所产生的305首诗歌的汇编——《诗经》,大学中文专业的课堂里讲述中国古典文学,第一课讲得就是它。《诗经》原名很通俗很明白,就叫个《诗三百》,意思是这里头收集了三百首诗。可是,后来《诗三百》成“经”了,于是情况大不相同。《诗经》之成“经”,起作用最大的当属孔子,尤其到西汉,“独尊儒术”,儒家大拿孔子做过广告的《诗三百》更是一变成“经”,即为《诗经》,且列“五经”之首。一旦成经,身份倍增。《诗经》自被奉为“经”独占文学鳌头已历二千余年矣,窃以为还将独占下去。

说了半天《诗经》,其实是为了说《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排行第一的诗。中国历来重视座次、排行、秩序,不可能不好好掂量这305首诗的排列次序,谁来做第一方队的领队。掂量的过程我们无从考察,但是,结果有目共睹,那就是《关雎》出线。按照目前的普遍理解,《关雎》是一首表达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恋情诗

关雎歌词?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之

窈淑女 钟鼓乐之

窈淑女 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淑女 寤寐求之

关雎主旨?

 《关雎》是选自《诗经》的一首情诗。

主旨:全诗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深情的追求,充分表现了古人们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

附全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附主旨赏析

 《关雎》是《诗经》中百的第一首诗,它讲的是一位“君子”思念仰度慕一位“窈窕淑女”的感情。为了她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地思念,想象着能够有机会向她表白爱意,是一首积极向上的情歌。它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关雎背景?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而《关雎》正是其中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