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谣古诗?
粽子香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端午花
端午花,红又红,
摘朵鲜花送金龙。
端阳,端阳,
粽子粽,
拿个粽子塞龙洞。
龙戴鲜花吃粽子,
吃饱粽子回龙洞,
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
采桑谣古诗?
采桑谣
口袁龙
拨动天上的流云,
梳妆在清澈的小溪。
行进在盎然的春风里,
我们大步向前走,
一起采桑去。
春桑满地绿,
绿在山野里。
纤柔的嫩芽,
散发着生机。
采桑去,采桑去,
三百六十五里路啊,
一起走过,
走过春夏秋冬,
再回到春天里。
采桑去,采桑去。
在桑茶的欢悦中,
跳动着我们闪亮的眸子。
劳动得欢欣,
采桑得乐趣。
尚好的情缘,
采出心之寄。
采桑去,采桑去。
桑树满身都是宝,
探索才会有进取。
采桑去,采桑去。
采得彩霞铺满天,
采得春风遂人意。
黄河谣古诗?
黄河谣是由现代作家郭沫若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和描绘。以下是黄河谣的内容: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高原儿女多离乱,河畔风草思绵绵。漫天风雪楼台上,只有黄河入海流。诗中通过描绘黄河上的白云和孤城,展示了黄河壮丽而磅礴的景色。并将羌笛和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相对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思念。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高原上的离乱和河畔风草的凄凉,进一步衬托出黄河的伟大和壮丽。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黄河澎湃奔流的敬仰和钦佩之情。整首诗意味深长,艺术性较强。
八女谣古诗?
古诗名为《巴女谣》。
巴女谣
唐 · 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译文:
一个巴地小女孩骑着牛儿,唱着竹枝词,沿着处处盛开着荷花、铺展菱叶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君子谣古诗解释?
《君子谣》是首国学韵律歌,歌词以韵律诗的方式展示,四字成词,八字成句,郎朗上口,轻快的旋律融入古典舞蹈元素,领略中国崇仁尚礼的传统文化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宽广之心面对生活,以仁德之心对待他人,让生活的幸福感常伴身边。
《君子谣》
青青修竹,飒飒英姿。谦谦君子,郁郁文质。求真求实,求新求异。博学多识,格物致理。崇仁尚礼,玉成君子。龙行天下,问道弘毅。自强自厉,玉成君子。龙行天下,生生不息。亭亭翠竹,浩浩风姿。翩翩君子,昭昭威仪。
如琢如磨,如圭如壁。安帮治国,利民修己。祟仁尚礼,玉成君子。龙行天下,问道弘毅。自强自厉,玉成君子。龙行天下,生生不息。
大豆谣的古诗?
东北栽培主产乡,西南播种欠丰粮。
迎来夏日花颜紫,待到秋天籽粒黄。
制品堪称植物肉,榨油可谓胜清浆。
蛋白优质多营养,不断冲餐促健康。
泉水谣的古诗?
七律·春风剪裁
作者:北门浅草
又见东君弄剪刀,赤橙黄绿匠心调。
柳丝荡起湖波靥,游子唱出泉水谣。
泉水谣
作者: quanshuiyao
清清的泉水彩舟摇,
清清的泉水飞鸿漂。
清清的泉水杨柳舞,
清清的泉水荷花俏。
现代诗·泉水谣
张维刚
游子,
流浪在异乡最爱听的是,
那缕故地悠长的泉水谣,
伴随,从瓦檐下滴漏的春雨,
涌弹思乡的琴韶,
跟着,那山间中潺潺的秋溪,
唱出恋家的缭绕。
王维古谣古诗?
王维没有关于古谣的古诗,《古谣》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全诗: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
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古谣古诗解释?
解释如下:东西流向的河水、分分合合的道路、来来去去的行人和一颠一倒的倒影。
《古谣》是由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原诗如下:
古谣
作者:王建
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
诗中共用了八个“一”字,描写了东西流向的河水、分分合合的道路、来来去去的行人和一颠一倒的倒影,丝毫不给人重复罗嗦之感,既形象生动,又充满哲理。
边上谣古诗原文?
军中有一韩,
西贼闻之心骨寒;
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
——宋·孔平仲《谈苑》
这一首流传颇广的《边上谣》,主要歌颂在抵御外敌,守边卫国中多有战功的北宋将领韩琦和范仲淹。歌谣表达了人民对忠于国家,严于职守的将领的爱戴和尊敬。
这首民歌以四句、 “五”、 “七”、 “五”、 “七”言体式组成,叙述与描绘手法兼而有之。在叙述语中, “军中有一”、“西贼闻之”等语均重复使用两次。这种重复大约和民歌套句的习惯有关,在重复中,进行主人公形象的更新和转化,并使思想不断升华。虽然语言重复,但笔法仍如行云流水,褒贬自然。歌中写人又写情,情中有理,真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