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罗隐结局?

2024年09月11日 21:28:261

公元907年,历史上辉煌灿烂的大唐王朝终于熄灭了她的火焰。此后过了两年,罗隐也就去世了。所以罗隐也算是唐朝最后一幕出场的才子了。

罗隐本来不叫罗隐,原名罗横。罗隐少时也是聪颖过人的神童,著名的文士沈淞评价他时说“龆年夙慧,稚齿能文”,《唐才子传》也说“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但唐末朝廷已腐败不堪,有才之士却都得不到重用,像罗隐这样的才子居然接连十次都没有考上进士,心下沮丧已极。后来罗隐在他那满是激愤之语的《谗书》自序中愤愤地说:“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一怒之下,在第六次没有考中时,就改名为罗隐。

罗隐一直考不上,当然不是他的才华不行,一是当时科举已失去公正公平的原则,营私舞弊成风,使好多人才都纷纷落第。晚唐时由于科举黑暗,社会上渐渐流行“读书无用论”的思潮,杜荀鹤就曾愤愤不平地说:“闭户十年专笔砚,仰天无处认梯媒”,而胡曾的话更尖锐:“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当曲江、杏园成为权门子弟的私人会所,读书人苦读无用,或者就算侥幸得一微官,也和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

说起来这人才如果不被当时的朝廷所用,一方面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不说,这些人有时候还会反过来成为对该王朝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像黄巢,如果当时就及第了,说不定就成了唐王朝一个有作为的官员,甚至是像初唐时李靖之类的可上凌烟阁的功臣。清朝的洪秀全也是考试落第后,气得昏睡了好多天,醒来后就开始组织造反了。这社会选拔人才的渠道一旦失常,危害是很大的。

当然罗隐的落第,还和他的性格有关。罗隐的为人在一般人眼中看来是十分狂妄的,写起文章来也是讽刺性极强,毫不留情地撕下伪善者的面具。

《北梦琐言》记有一事:“某次罗隐乘船,兴发吟诗,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可以敌得数辈。’”意思说我用脚丫子拿笔都比那些官写得强。像这样的性格,当然不为当权者所喜。要按照人家会来事的,还不赶快和朝廷大员套套近乎。所以有“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之说。

而且罗隐生性疏懒,不修边幅,有点邋遢,据说当时的宰相郑畋的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诗,发展到暗恋罗隐,有次就找机会偷看了一下罗隐,见罗隐长得其貌不扬,穿得又窝窝囊囊,顿时就心生讨厌了,以后再也不想罗隐了。哎,说起来这唐末的才子也真是越长越难看,要是罗隐也像王维一样“妙年洁白,风姿郁美”,或者能有元稹那样的模样和手段,估计也能把相爷女儿泡到手。那样的话,以后仕途上可就青云直上了,可罗隐就是罗隐,当不了那样的“偶像派”人士。

罗隐屡屡下第,对他的打击相当大。有这样一个故事:罗隐当年来赶考时,结识了一个叫云英的妓女。过了十二年,他又遇到了云英,说她怎么还没有从良嫁人,云英就笑话他“罗秀才尚未脱白”(意思就是说他还是布衣没有功名,唐时一般人只能穿白衣,只有官宦才能穿其他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