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喜说:“我没接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写作是由内往外表达。因为我本身是大众的一员,对他们有无限了解。”
“一位注定不会被写入中国文学史的诗人。” 5年前,作家、编剧刘丽朵无意间看到陈年喜的博客后,写了一篇文章《编氓野史》,惋惜他高中学历“籍籍无名”,却又才华横溢,“这样遗世独立的乡村知识分子,今后必不会再有了”。
3年后,陈年喜的第一本诗集《炸裂志》低调出版,没有任何营销,封面设计简约老派。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本诗集再版了10次,发行量超过4万册,是余秀华的《月光落在左手》之后,另一本现象级畅销诗集。几乎与此同时,尘肺也结束了16年的潜伏,对他露出狰狞。
陈年喜没有被击垮,又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非虚构作品《活着就是冲天一喊》。这本书可以视作《炸裂志》的“续章”,名字取于他在秦岭金矿打工时写下的诗。
在笔记本上,诗人陈年喜随意“冲天怒吼”。而在现实中,作为巷道爆破工的他却缜密、隐忍、谨慎,在成千上万米深的矿洞中点燃炸药引信,哪怕工友瞬间就在身边“跑成了一团雾”。“只能默默地看着,默默地背过身去,作为男人大喊大叫是不管用的。”他平静地说,如同在谈论别人。陈年喜身材高大,音色很特别,苍茫沙哑,从听筒里传来,总让人想起一些形容词,诸如辽阔悠远、风尘仆仆。
访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其间有四五次因为他的咳嗽而暂时中断。
孝歌、小曲和说书人
陈年喜出生于1970年除夕,父亲取的名字里带着“喜”的祝福,实际上他的前半生却是颠沛漂泊,长期与危险、死亡相伴。
他的家乡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一个山村,祖上据说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农民军,从安徽一路讨饭过来。村子四周有陈忠实在《白鹿原》里写过的“塬”,宽大的峡河从村前弯曲流过,串起丹凤和河南卢氏县城,是“秦尾楚首”之地。
陈年喜的父亲是个木匠,走乡串户为人干活,有时兼行医,还粗通文史,能讲《史记》,会唱孝歌,是远近闻名的孝歌“歌手”。他的母亲像黄土高原上的女性一样勤劳,稍有不同之处,是年轻的时候喜欢哼唱地方小曲,把古老的歌词和哀婉的旋律烙进了陈年喜心里。
村里还有不时从河南宝丰来的说书人,他们像吉卜赛人一样云游四方,每次来就掀起一场盛会。陈年喜专门写过一首诗:
说书人看起来比秦琼包爷
都要苍老 至于名姓
没有人知晓 大槐树下
一把书尺 回肠九转
把一场人心里的九丈白蟒
一锏劈了
“我从小性格就很敏感细腻。”现在回想起来,席卷南北的打工大潮来临前,传统乡村社会最后那片民间文学土壤,给了他文学滋养。“受翻译文学影响,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