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白居易的忆江南诗歌特点?

2024年11月05日 12:54:031

白居易的忆江南诗歌特点?

词的开篇说明江南风景之“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

次句说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通过对江南的回忆,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

白居易任职苏杭时期的诗歌特点?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是:通俗易懂、朴素真实、题材广泛、大部分具有讽刺意味。白居易被后世人们称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这“诗王、诗魔”的称号。他的诗歌对后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他的诗也反映着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他著名的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总之,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白居易出生在安史之乱没过多久,他才没有出生多久,家乡就发生战争。白居易年少时期十分聪慧,并且他读书还是分到刻苦认真。传说他因为热爱读书,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满头白发,这足以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刻苦的人。白居易的官涯生活相较于其它诗人来说,可以算是一帆风顺的了,他虽然遭受被贬,但是同年他又被召回长安。之后又到苏杭任职,他在苏杭任职期间大力,兴民事、修水利,百姓生活一派欣欣向荣。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安静宁和,他晚年信佛教,所以被人们称为香山居士。这就是白居易的一生。

白居易的诗非常的通俗易懂,并且还十分写实,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有非常大的地位,有这非常深度影响力。同时,他还指出的标准:诗歌既要真实可信,又要通俗易懂,还要能够被百姓歌唱起来,要具有童谣色彩。《琵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琵琶行》既通俗易懂,又让人感觉非常的真实,今天我们还能将它改编成歌曲,这首歌曲也能让广大年轻人接受,去聆听,去感受。

我们有很多人都阅读和背诵过白居易的诗,所以我们对他的是个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个的特点就当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朴素真实、有童谣特点和讽刺意味等等。

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点?

1、李白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成功地在诗歌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2、杜甫: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3、白居易:

白居易倡导一整套进步的诗歌理论。他主张:“文章合(理应)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学必须反映现实,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

认为没有感情的诗,就像无根的果树,无法成活;没有意义的诗,就像果树不结果,毫无价值,白居易的进步文学理论,对我国文学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白居易诗歌风格和意象特点?

白居易诗的特点和风格是:

1、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2、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苍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

3、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4、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

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 民间口语、俗语入诗

白居易诗歌特点意微而思深?

白居易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前期进取精神强烈,重兼济,多有为民请命之举;后期思想趋于保守消沉,寄迹佛道。

他强调诗歌应当反映人民疾苦,指斥时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其诗以浅显易懂著称,力求老妪能解,因而雅俗共赏,做到了“言简而意深”。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杜牧白居易诗歌?

《紫薇花》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杜牧可以说仕途也不是很顺,他经历了从唐宪宗到唐宣宗的六朝,处于牛李党争激烈的时期,一生多在外地为官,最后才回到朝廷,任中书舍人。

因为当时中书省也称作紫微省,所以杜牧也被人称为紫薇舍人杜紫薇。在这首诗里,杜牧写紫薇花不像桃李那样争春,而是独自在夏秋季节开放,实际上也是表达了自己不随流俗的情怀。

诗人写的紫薇花是在秋天开放,而且早晨还带有露水。紫薇花选择这个冷落的时节,为的是避开春天的热闹,把繁华让给别人。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虽然它有谦逊的品德,但毕竟是那些争春的花朵,现在夏秋季节了,它们又在哪里呢?只有紫薇花笑在最后,独自在秋风中开放。

仔细想来,这不与时俯仰,不随波逐流,不去争春邀宠,却愿意在瑟瑟秋风中独自开放的紫薇花,不正是诗人杜牧的写照吗?

《紫薇花》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也是巧得很,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作此诗时也是在中书省上班,任中书舍人,和上面一首诗的作者杜牧一个样。所以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紫薇花对紫微郎。

白居易在中书省值班,丝纶阁本来是起草皇帝文件的阁楼,此时却没有事情要做。一个人感觉时间难熬,看到门外的盛开的紫薇花,因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为诗人的白居易是非常敏感的,听到钟鼓楼里那计时器滴漏的声音,虽然显得寂寞无聊,但也能激发灵感。独自坐着一个伴也没有,只有紫薇花和白居易这个紫微郎面面相觑。

李白曾经有诗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是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闲适洒脱的心境。不知道白居易此时看着紫薇花又能写出什么感觉来。

不料白居易这首诗以《紫薇花》为题,写的却是皇宫里寂静的气氛,隐约透露出当时沉闷的政治气候。诗人的无聊空虚,既是对自己仕途生活的不满,也是对朝廷政治层面的失望。

从上面这两首诗还可以看出,紫薇花在我国历史上的喜爱程度,它早在唐朝时就广泛种植于长安京城甚至皇宫里面。唐朝时中书省曾经改名为紫微省,因紫微与紫薇同音,因而紫微省里更是种满了紫薇花。

白居易诗歌意义?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老少吟唱,传遍全国,流传千载而不衰。反映了晚唐社会生活的各种画面,涵盖达官贵人、贫民乞丐、卖炭翁等生活状况,刻画了众生相,谴责鞭挞了民不聊生、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社会画面广阔,他的诗歌是一部记录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的历史。

白居易贬官诗歌?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问刘十九》

《琵琶行》《长恨歌》等.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