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如何学会写古诗

2023年01月21日 00:08:081

如何学会写古诗

学习写古诗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诗歌创作的镣铐”这种懒人借口,平仄是汉字发音系统,我们平时说话就在用。而格律是一套近体诗的规范,你可以不学,也可以学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会格律,不会近体诗,等于自动放弃了中华诗歌文化传统中最高端文学体裁的欣赏,自动放弃了近千年来近体诗人浩如烟海的创作源泉。掌握近体诗的人在山顶俾睨天下,而不懂格律的人却在山底徘徊,还要讥笑山顶的人不自由。

你以为你丢失的只是镣铐,只是文字游戏,却不知根本就没有入门。

古体诗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大概押韵,相当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但是,古体诗最深处的东西就是当时代的古朴、古拙。我们在今天是无法还原那种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词进行堆砌,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社会文化的精致化,今天的所谓古风剥去那些眼花缭乱的古词,内核不过就是一些虚拟的、浮华的、自以为是的古装电视剧的布景罢了。

可是平仄很难啊,有很多朋友会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只是在这个近体诗已经不流行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钻研罢了。平仄格律远比英文、奥数简单太多,只是在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说它难要比说自己懒好下台些而已。都是汉字声韵系统,咱们今天个个都在讲、无意识中都在遵守,能有多难?

关于平仄的学习以及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推导,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详细讲解,包括绝句、律诗、排律都有介绍,有兴趣的认真看看,基本上都能入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步,大量阅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你知道《诗经》、《楚辞》,那你知道柏梁体,永明体,齐梁体,晚唐体,西昆体,四灵诗派吗?为什么这些诗派并没有好诗出世?因为这些诗体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都是在一个王朝走向衰败之时涌现出来的颓靡妖艳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用典艰深,可是并没有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也没有起到记录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

“文章合时而著”,诗也是一样的。当你对诗歌的发展史有了正确的了解,你就会从根本上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学习哪个时代的哪位诗人,找准自己的定位。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说的平仄,韵脚,对仗的知识,以及古体诗的转韵,写作统筹,精巧构思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写得如此精妙。

很多人夸口说写诗依靠的是情感,要什么技巧?即便是李白、苏轼,也是讲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辅助表达的工具。你看着不用技巧的,那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这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技巧。

当你有了很高的鉴赏力,一首古诗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坏,明白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它构建的意象,那恭喜你,当你的灵感到来的时候,你的脑海中自然会有积累的经验替你解构你的感情,重新组合,用古诗特有的韵味表达出来。

第一,熟读古人的诗词,多揣摩其写法。熟读不一定多读,关键是要读懂,这里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从字面上读懂,二是弄明白诗人写诗填词时的心境,三是揣摩遣词造句造句的方法。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他的触景生情之作,意思很明白,近乎白话,诗人生的什么情?说法不一,但可确定的是,诗人一生为官,年已老去,时局不稳,才发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不是单纯的写景之作。事实上,古诗中这种写法很多。明白了这点,你在习作中才能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诗和词都是有韵之文,不管有什么规矩,都是要押韵的,律绝还要押平水韵,所以刚开始练习时,最好能首句押韵,找准了韵,才根据偶句押韵的原则,找其它的韵,就如同唱歌定音调一样。此方法虽笨,却行之有效。

第三,刚开始习作,不妨从顺口溜或打油诗写起,那个要求相对简单,等熟练后再按规距规范自己。等非常熟练了,可买本诗词格律的书看看,使感性上升为理性。

第四,要勤动脑子,勤动笔头。本人练习旧体诗词三四年了,几乎每天晨练时,见到什么景都诌几句,不敢说好,也算有点心得了。

第五,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不同的事物中悟出诗意,切不可言之无物,脱离生活。我认识一位朋友,几乎天天什么都写,哪怕生活中不太美好的事物,不该入诗的东西也写,写出的东西生硬,没什么韵味。

第六,实在写不出时不硬写,沉淀几天,说不定什么时候灵感来了再写

写古诗怎么写关于技巧的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要写古诗,必须熟记一些优美的词句,并在看名家诗词时学会偷用别人的用法,真正的喜欢并欣赏诗的意境,在某一环境下才能有感而发写下诗句.至于古诗的写法,有一定的了解就够了,事实上,当你喜欢一样东西并下了一番苦心研读,你便能掌握他的规率了.只研究古诗的构成而不多看,多体会,那也是枉然.不如尝试一下体会古代名人的心境,尝试身临其境,收获更大.这是我深切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