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峤峤的读音?
shī rén lǐ qiáo qiáo
“峤”,普通话读音为jiào,qiáo。“峤”的基本含义为山道;引申含义为山尖而高。
在日常生活中,“峤”常做名词,其基本含义为特指五岭,如峤南、峤外。
诗人李峤读音?
诗人李峤读音lǐ qiáo,“峤”在人名中一般读【qiáo】。
李峤,唐代诗人。字巨山,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是隋内史侍郎李元操曾孙,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初为安定县尉,累迁给事中、吏部尚书、中书令。刚直廉正,因触忤武后,贬为润州司马。后召为凤阁舍人。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曾反对武则天在洛阳白司马坂建造大佛像,但未被采纳。
在文学上造诣很深,诗文为当时人所称道,前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和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合称“文章四友”,后被尊为“文章宿老”。也是武则天至唐中宗时期著名的御用文人,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有集五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李峤集》,《全唐诗》中有其作五卷。
李自立诗人是哪个朝代的?
李自立 字:菊翁,号:东篱居士。1939年生,籍贯:广东。毕业于广东省立罗定师范学校,19岁任中学教师,在华南师范学院函授三年。历任教师,电影院美工,文化局编剧,工艺美术研究所设计员,装饰公司经理,广东省军区老干部大学沙井分校等机构的书法、美术、摄影教员。期间在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研究班进修三年。
风的诗人是李峤吗?
是。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
唐代诗人李峤读音?
唐代诗人李峤的读音是lǐ qiáo。
峤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qiáo,jiào。作名词时读qiáo。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李现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现是我国当代男演员,并不是诗人。
唐朝诗人李峤的峤到底念什么?
唐代诗人李峤李峤的“峤”读qiáo李峤(645~714) ,字巨山;古人名与字规律之一: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的作用。“峤qiáo”本义指高而尖的山,泛指高山或山岭,与李峤的字“巨山”相辅相成。“峤jiào”本义指山道,与李峤的字“巨山”构不成对应。
请问诗人李勃是哪个朝代的?
李勃是唐朝人。
《留别南溪》 李渤(?—831),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元和十五年(820年)十一月,定京考官,他不避权幸,该升则升,该降则降。并上书言宰臣肖免等尸位素餐,平庸误国,为权臣所顾忌,言其性情粗放,越职言事,出为虔州刺史。
长庆元年(821),调任江州刺史。李渤到江州不久,发现朝廷管理财政的官员张叔平,不顾百姓疾苦,竟奏征贞元二年(786年)逃户欠款4401贯。他体察下情,为民请命,立即上书陈奏“江州管田二千一百九十七顷,今年已旱死一千九百多顷”,还要征收三十六前的拖欠,黎民百姓实在负担不了。 并在书中表示:如不准奏,“臣既上不副(符合)圣情,下不忍鞭笞黎庶,不敢轻持符印,特乞放臣归田”。在李渤的恳切请求下,朝廷才下旨:“江州所奏,实为诚恳,若不蠲容(免除),实难存济(安顿),所诉逋欠(拖欠)并放(免收)。”当年,江州治署城南有一南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 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诸多不便。李渤为了方便行人,遂纠工在湖中筑堤。堤长七百步(约二里),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称便。堤上还建桥安闸,控制和调节水位,兼有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这位刺史,将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外湖名甘棠湖,桥名思贤桥。
李渤青年时期,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至今白鹿洞书还存有纪念李渤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
长庆二年,李渤被调回长安,任职方郎中,升迁谏议大夫。敬宗即位,转给事中。因仗义执言,抨击太监横行霸道,并为鄂县县令崔发鸣不平,又出为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桂管都防御观察使。在桂管二年,因病罢归洛阳。李渤虽被排斥,但谏官继续为其申辨。 太和五年,以太子宾客征至京师,月余卒,时年五十九,赠礼部尚书。《旧唐书》对李渤的评价是:品德高尚,不随便附和。势利之徒谓其矫情求誉;正人君子言其以直言被斥,终不息言,以挽救时弊,值得尊重。
李阳冰哪个朝代的诗人?
唐代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字少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出自赵郡李氏南祖。李白族叔,为李白作《草堂集序》。
初为缙云令、当涂令,后官至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世称少监。兄弟五人皆富文词、工篆书。初师李斯《峄山碑》,以瘦劲取胜。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也。”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白一病不起。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
诗人+朝代-苏东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北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主要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